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黑臭水体治理的主战场将转向农村,但三大难题尚待解决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8-09 16:05:31
热度:47

黑臭水体治理的主战场将转向农村,但三大难题尚待解决我国黑臭水体治理起步于2015年,政策加码之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城市黑

我国黑臭水体治理起步于2015年,政策加码之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2862条,消除率98.2%,现已进入尾声。展望“十四五”,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的主战场将逐步转向农村,预计未来五年这一市场将保持36.1%的年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724亿元的收入规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底数不清、成因复杂、协调困难等三大难题,我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尚需探索,建议相关企业谨慎乐观,首先关注示范项目,并能够结合农村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文风俗等,探索符合区域实际条件、体现区域特征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方法和工艺技术路线,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模式,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接近尾声,治理模式向水环境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作为重要内容,到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要求“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再到2017年《“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做出具体规划,以及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措施,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已接近尾声。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2862条,消除率98.2%(见图1)。

  黑臭水体治理一般包括排查识别、方案制定、工程实施、监测评估、长效管理五个阶段工作,通常采用EPC和PPP两种模式,其中EPC模式占主流,项目数占比约70%,部分大项目则更多采用PPP模式。据观察,这一类项目的毛利率通常在30-40%之间,例如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界首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的毛利率分别为38.3% 和31.4%。
  当前,很多城市治理黑臭水体的主要思路仍是末端治理,主要措施是将黑臭水体和直排污水拦截后抽走,再排入市政管网进行处理,这有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看得见的黑臭水体,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复发。为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黑臭水体项目打包进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见图2)。由于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常包含城镇污水处理、城镇垃圾处理等污染源头和智慧系统等后期运维项目,能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方面发力,有助于解决治理后复发等问题;此外,项目打包后有较为稳定的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收入,经营性更强、规模更大,对企业而言也更具吸引力。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刚刚起步,仍存在底数不清、成因复杂、协调困难三大难题

  随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入尾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始起步。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完成排查启动试点示范,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到2035年基本消除我国农村黑臭水体。目前,各省市正纷纷开展农村黑臭治理排查工作,进展迅速:截至2021年6月底,已有5省市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单,发现农村黑臭水体1989条,12省市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农村黑臭水体消除目标,另外还有7省市正在筹备中。
  据辰于测算,如能按期达到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市场将保持36.1%的年复合增长,到2025年达到724亿元的收入规模(见图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存在以下三大难题,我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尚需探索,建议相关企业谨慎乐观,切忌盲目跟从。
  底数不清
  农村黑臭水体大多为封闭式水域,自净能力差且季节性变化明显,丰水期或雨水充沛的夏季坑塘内有水,冬春季又多处于干涸状态,这些到底算不算黑臭水体无章可循,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对现状进行排查。
  成因复杂,城乡差异大
  尽管农村和城市污染源一样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其他污染,但涉及的具体污染源却很不一样,例如在进行面源污染调查时,城市包含的是城市降雨径流、冰雪融水和畜禽养殖废水,而农村包含的是种植业面源、分散式养殖和垃圾及漂浮物。污染源的复杂性及差异化,导致农村不能完全套用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模式。
  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牵涉面广,涉及县区政府及住建、发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和乡镇政府等多部门,倘若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渠道和机制,协调难度大。由于治理后水体长效管理机制不明确,也容易导致治理好的水体复发。
  建议相关企业“摸着石头过河”,首先关注示范项目
  根据生态环境部2019年11月印发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我国将分类型、分阶段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向市级有关部门申请,经初审后报省级有关部门,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对《治理方案》进行评审,择优推荐,并上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计划2019-2020 年根据各地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成因、前期工作基础等,筛选试点示范县30-50个,2021-2025 年则根据需要再作试点示范安排。
  综合考虑前文提到的三大难题,结合示范项目筛选标准,我们建议首先关注这类项目:
  一是政府重视。示范项目往往在地方政府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工作推进机制下进行,各部门能够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同时明确了牵头责任部门和实施主体,能够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开展试点示范的意愿积极。
  二是特点突出。示范项目所在地区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任务通常较重、水环境更为敏感。
  三是基础较好。示范项目所在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具有一定基础,可结合乡村振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工作统筹考虑。
  四是方案可行。示范项目的治理方案通常思路清晰,能够定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污染成因,提出的治理目标、措施、技术路线可行。
  此外,我们也建议相关企业能够结合农村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文风俗等,探索符合区域实际条件、体现区域特征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方法和工艺技术路线,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模式,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

原标题:黑臭水体治理的主战场将转向农村,但三大难题尚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