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北京市召开《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8-04 17:00:22
热度:60

北京市召开《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8月3日,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组织召开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市委

新闻发布会

8月3日,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组织召开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新闻发布会。

市城市管理委、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市城管执法局参加发布会,介绍近期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推进的整体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以下为“管城理市”根据发布会内容整理的讲话实录:

市城市管理委

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岩:

垃圾分类作为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一直得到市领导持续关注。7月份,蔡奇书记主持召开首都文明委全体会议,强调要扎实开展“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等主题实践活动。陈吉宁市长在市政府常务会上听取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会议要求通过入户回访、精准指导等方式,引导居民家庭自主分类,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等专项治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再提升。市区两级指挥部优化调度方式,卢映川副市长带队采取“现场检查+例会调度”方式指挥调度,赴各区开展“四不两直”检查,了解基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委托第三方开展《条例》实施周年情况调查,92.8%的公众对《条例》持续落实有信心;开展《条例》实施执法检查,有效提升了监督实效。市政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点提案督办,对垃圾分类工作持续高度关注。市委组织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区的社区发动工作开展督导。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7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39万吨,与2020年日均清运量相比上升8.51%。其中,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4340吨,分出率为20.03%;其他垃圾1.73万吨/日,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2196吨/日。7月份,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共抽查432个居住小区,发现问题1202个,全部反馈通知整改,抽查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为82.87%。

(二)持续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分析研判,综合运用日常督导、执法检查、热线办理、周例会调度、月度点评机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载体,抓好重点街道(乡镇)治理。加强垃圾运输单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对诉求排名前20的街道(乡镇)进行挂账督办。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诉求量由1月份187件/日,下降至7月份50件/日,投诉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三)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工作。《关于加强本市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本市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收费调整方案》经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已于7月中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近期,对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准备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导各区落细落实厨余垃圾产生单位和运输单位管理、规范交易场景作业流程、建立费用清分机制等准备工作。

(四)加快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目前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民生实事任务,已建成487座,完成率达到81%;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完成151座。针对大件垃圾投放不规范、清运不及时问题,市指挥部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坚持产生者付费原则和市场机制,做好大件垃圾的投放、收运和处理工作。

(五)评选第三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本月有214个小区(村)被评为2021年第三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包括147个小区、67个村。全市示范小区(村)总数达到1049个。示范小区(村)创建从“立标杆、树典型”的引领方式,向“标准式”转变,推动全市小区(村)普遍达到示范标准,并将示范创建工作逐步向社会单位、写字楼、商业街区等领域延伸。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深化居民自主分类习惯养成。一方面,持续抓好入户精准指导和桶站值守。在此基础上,精准指导从居住小区向机关单位、学校、写字楼、产业园区等办公场所延伸,注重对个人分类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小学生等基础人群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坚持效果导向,优化执法方式,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全覆盖,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密度。

二是不断完善分类设施体系。强化桶站日常运行管理,做到破桶要换、缺桶要补、脏桶要洗,提升居民投放垃圾的便利性和环境友好度。按照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和大件垃圾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可回收物体系投放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规范大件垃圾收运管理。

三是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在深化落实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工作基础上,同步研究非居民其他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工作。推进家庭厨余垃圾与农林废弃物协同集中处理和就地处理。推动引导全社会践行“光盘行动”,落实好“限塑令”,持续推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开展包装减量措施。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前期,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入户回访工作,面对面进行宣传指导,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围绕入户回访的下篇文章,我们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措施。对之前梳理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系统研究,组织各区和相关单位,分门别类,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同时,我们于6月份在全市开展了“垃圾分类我们一起行动——周末守桶我参与”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桶站值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人数达70余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二是进行“回头看”。之前,各区、各街道、各社区,有的没有上门入户,是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进行的回访,应该说效果没有面对面的回访要好。在此次“回头看”中,充分发挥小区自管会、楼门委员会、楼层长等作用,开展精准入户,把之前落下的功课补上。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鼓励居民节约,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三是进行精准指导。通过入户“回头看”,精准识别锁定重点人群,切实把不分类、不好好分类的人员找出来,持续加强面对面、点对点的指导,比如上班族,平时见不到人,只有晚上或者周末才能见到,我们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把握时间和节点,进行精准宣传和指导,做到宣传“全覆盖”。

二、各区做法

各区在入户回访“回头看”中,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分片包户”的作用,做到敲开门、见到人、讲到位。同时,动员在职党员、楼门长、志愿者、辖区单位等社区力量,做好宣传动员和桶前值守工作。

西城区组织所属基层党组织与报到社区结对子,开展“一个支部承包一个桶站”活动。朝阳区以提示提醒、警示教育、鼓励激励为原则,先后开展三轮精准入户动员,取得了良好效果。丰台区形成“一二三”工作法做好桶站值守,即“擦亮”桶站、“检查”投放、“宣导”分类。石景山区“石分达人”平台联合京东商城开展“石分精选惠民生,垃圾分类更时尚”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精准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增强社区居民自主分类意识,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平谷区开展“家家分类、户户轮值”主题活动,创新“三分法+轮值表”模式,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看桶、守桶、护桶,强化“实践性、情境式”宣贯作用,促进养成居家时“我要分”的自觉性。

三、存在问题

一是仍存在动员发动的死角。在我们对商务楼宇、园区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员工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不清楚、不了解,说明在动员发动中还有盲区,需要进一步持续深入地搞好宣传动员。

二是仍存在投放不准确的现象。桶前值守人员反映,仍有部分居民不能正确地投放垃圾,除了厨余垃圾,一股脑地扔入到其他垃圾桶中,精准分类和正确投放还有差距和不足。

三是桶站规范化管理还有差距。夏天到了,有的桶站“味道”比较重,加之近期雨水较多,造成了桶前积水、蚊虫滋生,给居民投放垃圾带来不便。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继续精准入户走访。针对垃圾分类参与不主动的人群,以商务楼宇、园区等单位员工为重点,精准开展“敲门行动”,面对面反复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确实让他们明白垃圾分类是责任和义务,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两张表”。组织指导社区做好桶前值守活动,制定平日排班表和周末排班表,确保不出现桶前管理的空白。推广平谷区滨河街道承平园社区“三分法+轮值表”桶前值守模式,鼓励引导更多的家庭参与桶前值守,在社区营造出浓厚氛围。

三是持续强化激励措施。组织指导社区通过发放小奖品、兑换积分等方式,鼓励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和投放。同时建立教育处罚机制,通过发放提示信、上红黑榜曝光,协调城管执法部门并对屡教不改的人员进行处罚,形成威慑效应。

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

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政委解晨杰:

2020年5月1日,我市正式实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为保障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我局主要负责对推进过程发现的违法犯罪进行查处打击,并参与配合行政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从《条例》实施至今,我局累计破获相关刑事案件53起,对31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捣毁垃圾“黑窝点”39处,有力打击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下面我简要通报一下我局主要工作情况:

强化专项打击,形成高压严打态势

非法倾倒垃圾乱象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路面上的一些渣土车肆意横行、路面遗撒、随意倾倒等问题,还会危害交通安全、破坏交通设施,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

对此,北京警方始终以守护首都生态环境为使命,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非法倾倒垃圾问题为导向,坚持“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专项打击。先后组织全局环食药旅部门开展了“净土一号”“打击整治建筑垃圾违规消纳”等多波次专项行动,对非法倾倒垃圾相关违法犯罪坚持零容忍、露头就打。在此,我介绍1起典型案例。

2021年1月份,我局民警工作中发现,在通州区白师路附近有一垃圾“黑填埋场”。我局立即成立环食药旅总队、通州公安分局组成的专案组,开展立案侦查。经连续工作,专案组初步掌握了潘某(男,41岁)等人以“先挖再填”的方式,在通州区宋庄镇非法盗采砂石,后将建筑垃圾和伴有生活垃圾的混合物进行非法填埋,造成环境污染。2021年3月30日,专案组一举打掉以潘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现场查扣涉案车辆25辆,依法刑事拘留11人。目前,潘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通州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强化联勤联动,形成共管共治合力

为全方位打击整治非法倾倒垃圾现象,我局始终坚持共治理念,与相关行政部门捆绑作战,构筑立体防护网。

一方面,坚持联合治理。我局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的联勤联动,与市城管委、住建委、发改委、规自委、交通委、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搭建多部门执法协作平台,形成多部门捆绑执法、衔接有序的闭环格局。今年以来,各部门共组织开展联合执法840余次,发现移送各类违法违规线索2000余条,各区协同查处工地、运输企业和消纳场违法违规行为1.2万余起,有效促进了垃圾非法倾倒问题的协同共治。

另一方面,坚持闭环处罚。我局以案件打击为抓手,对非法倾倒垃圾的“产生、运输、消纳”三大环节进行全链条溯源,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形成了一套“公安打击、部门处罚”的全链条闭环惩治方法。期间,查获并移交行政机关联合惩戒违法车辆300余辆。

强化宣传发动,全面挤压违法空间

目前,我局已建立了长效督导检查工作机制,针对前期已捣毁的垃圾“黑窝点”,逐项上账督导检查,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严防死灰复燃情况发生。

此外,为广泛凝聚全社会防范打击的强大合力,我局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深入社区、企业、工地等重点产废单位。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约谈提示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曝光典型案例等网上网下多种形式,累计发放宣传材料4.5万余份,全网刊发普法信息1100余篇(条)。有效普及了垃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群众对非法倾倒垃圾危害的认识,震慑了违法犯罪,最大限度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最后,借此机会,我也做一点提示,凡从事建筑生活垃圾运输的企业和个人,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到正规垃圾消纳场所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拨打110、邮箱、信件等形式向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进行举报,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我们警方将依法坚决打击,一查到底。

市城管执法局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

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以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在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的统筹调度下,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积极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小事”。现就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情况

自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109.89万家次,发现问题2.35万家次,整体问题率为2.14%,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5.78万起;适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3.01万起,其中针对个人不分类投放违法行为警告1.3万起,罚款2370起。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顺义区的执法检查工作较为突出,人均立案处罚数排全市前列。

自6月份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小区内各类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5068起,其中针对个人不分类投放违法行为警告4869起,罚款866起。

二、采取主要措施

7月份,市城管执法局调度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集中时间、集中执法力量,持续深入居住小区推进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

一是聚焦重点人群,坚决查处不分类投放违法行为。各级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要求,合理调配执法力量,在生活垃圾投放早晚高峰时段,聚焦桶前“最后一米”,开展执法检查;对拒不听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劝阻、甚至多次违反规定的居民,按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坚决予以行政处罚,切实对不分类投放的居民个人起到震慑、警示和触动作用。石景山区梳理居住小区问题高发类别、点位和时段,建立执法监管与桶前值守长效机制,合理调配力量开展执法检查,落实“到点、到位、到人”,近两个月共立案处罚涉及个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341起。大兴区以分类效果不好的重点小区、不分类的重点人群为切入口,采取定时监督、定点巡查等方式,保证执法密度和时长,近两个月共立案处罚涉及个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202起。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促进分类工作成效提升。市区两级城管部门,重点聚焦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群众举报、信访投诉、媒体曝光、部门移转问题,通过分类督察、联合督导、现场督办、专题会推动等举措,督导基层执法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按照“有必督、督必果”的闭环式督察流程,开展常态化综合监管,督促问题整改到位。海淀区将分类工作纳入到对街道和社区的年度考核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发动志愿“守桶人”、强化责任“承担人”、抓好分类“带头人”、明确执法“监督人”,共同推进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延庆区由区城管执法局安排专门督察力量,对各街乡镇“城管执法进社区”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重点问题督办整治,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各街乡镇专项执法考核,每周进行排名通报。

三是发挥科技支撑,精准识别重点人群。城管执法部门加强与社区、物业的工作联动,探索运用大数据、APP、监控探头等方式,固定证据,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发现率、追溯率和处置率,以更有科技性、实效性、持续性的措施,对不分类投放的居民个人进行上门教育及行政处罚,促进居民家庭实现源头自主分类。其中,密云区在居住小区内95%的垃圾桶站安装了摄像头,各物业公司每周通过摄像头精准识别不分类重点人群,一方面由执法人员和社区人员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入户宣传,另一方面为执法处罚取证提供有力支撑。通州区建立“城管+社区+物业+志愿者”的管理、执法互动机制,深化生活垃圾精细化系统建设,23个小区前端摄像头视频直传城市大脑,其中通典铭居、玉桥北里两小区试点开发图像识别自动分类功能,对不准确投放个人进行拍照取证,精准开展入户指导和执法处罚。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城管执法部门将围绕夏季时令特点,集中力量,持续发力,深入开展好“城管执法进社区”专项执法行动。通过优化执法方式,增强执法密度,进一步巩固执法成果,发挥执法监督的震慑作用,提升居民自主分类水平。

一是强化攻坚执法。重点对12345市民诉求高发、媒体曝光等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薄弱的重点居住小区,加大执法检查的频次,逐个攻坚,助推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的提升。

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照第一轮次检查任务要求,结合日常巡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途径,深挖个人违法线索,做到有案必立,依法处罚,充分发挥执法的警示震慑作用。

三是持续宣传发动。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调动各方资源和渠道,多轮次、多形式、多角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普法宣传,推动提升市民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切实让生活垃圾分类自主自发、入脑入心、见行动、见实效。

以下为问答实录——

记者:非法倾倒垃圾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政委解晨杰:

通过对我们侦办的非法倾倒垃圾违法犯罪案件梳理发现,不法人员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手段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一是垃圾运输环节

部分企业、小区物业、个人为节省成本开销,低价雇佣无资质垃圾运输车辆,而这些运输车辆往往没有垃圾准运资质、也无污染防护设备。在此环节中,运输车辆收取的垃圾往往未按规定分类,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收取垃圾后,运输车辆将收取的垃圾运送至垃圾“黑中转站”“黑填埋场”倾倒,也有部分运输车辆直接将垃圾运输到偏僻地点随意倾倒。期间,不法人员还可能采取使用伪造建筑垃圾准运证的方式,逃避监管部门监管。

二是黑中转站环节

一般情况下,“黑中转站”主要承接垃圾的收集、分拣、转运等功能,犯罪嫌疑人常假借仓储、养殖之名包租闲置的厂房、大院。通过熟人介绍、张贴小广告、微信群内发布消息等方式招揽生意,按车收费,对于运来的装饰装修、施工拆违等产生的混合垃圾,组织人工分拣出有价值的垃圾进行倒卖。剩下的垃圾则雇佣大型运输车司机定期运至远郊或周边等地的偏僻处非法倾倒。垃圾“黑中转站”往往不设置防尘防渗设施,收集垃圾既有建筑垃圾,还有生活垃圾,违规存放、分拣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三是黑填埋场环节

黑填埋场一般选在偏僻山区的废弃坑塘或未开发的空旷场地,按车收“倾倒费”。对于收取来的垃圾,则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行掩埋,或露天堆放。这些垃圾中包含大量未经处理的有害垃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您刚才在通报中说到的通州那起典型案例?

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政委解晨杰:

潘某的这起案件中,经过我们查证,早在2017年前后,犯罪嫌疑人潘某就与该地块所有企业达成口头协议,承包了该公司位于通州区宋庄镇某村东侧的20余亩集体土地,用于种树、养护工程。2021年1月份,潘某在未取得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佣挖掘机、铲车司机在租赁地块非法开采砂石并对外出售。同时,为使不法利益最大化,潘某安排董某(男,30岁),招揽运输车辆司机向因开采砂石形成的大坑内填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混合物,并安排陈某(男,32岁)、何某华(男,34岁)等人在现场收取费用、放哨望风。目前,潘某等7人已被通州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本案中,以潘某为首的团伙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不仅非法占用农用地,还存在非法开采和污染环境等问题。经相关部门认定,该地块土地性质为耕地,盗采现场造成18亩耕地种植条件严重破坏。目前,属地政府已对坑内回填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置。

记者:我们在走访社区时,听到有些社区工作者反映,垃圾分类很麻烦,增加了社区治理的成本,对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

社区治理与垃圾分类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社区治理与垃圾分类的关系

在社区治理方面,我们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建立了一整套密切联系群众、动员发动群众的机制,为垃圾分类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垃圾分类涉及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居民,垃圾分类的好坏,是对社区治理体系,特别是社区联系群众、动员群众体制、机制和能力的检验,是一个试金石。在检查中,凡是社区治理好的,垃圾分类都搞得不错,凡是社区治理不行的,垃圾分类也搞得不行。因此说,社区治理是在搭台,垃圾分类是在唱戏,二者不矛盾,二者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二是要打通社区与居民之间联系的通道

社区层面的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都比较健全了,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通道还有梗阻,还不够顺畅,还有很多机制、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我们目前正在下大力气做这项工作,比如,我们开展楼门院微信群建设,方便楼门院信息发送和管理;我们开展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和社区议事厅示范点建设,健全完善小区自管会和楼门委员会,加强楼层长队伍建设;我们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培育发展自治类、管理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做好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工作,等等,就是要打通社区与居民家庭、居民之间的联系通道,这也是在为垃圾分类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三是要突出垃圾分类的重点

垃圾分类,离不开社区有效的治理。要突出时间上的重点,节假日是垃圾产生的重点时期,要加强守桶力量,做好现场指导;要突出人群的重点,要盯着那些不分类、不会分类的人群,精准宣传和指导,上门做工作;要突出地域的重点,要抓两头带中间,对好的,比如示范小区和村,大力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比较差的,特别是被曝光的小区,要盯着抓,重点抓,不抓出成效决不罢休。

生活垃圾分类,现在靠政府的强力推动,靠社会的强力宣传,最终居民习惯的养成,还得靠基层社会治理,靠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才能使生活垃圾分类长久地巩固和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