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弄虚作假,维护环评市场秩序
严惩弄虚作假,维护环评市场秩序近期,生态环境部通报了8起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案件的查处情况,用覆盖全过程的严厉处罚,传递出严打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切实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
近期,生态环境部通报了8起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案件的查处情况,用覆盖全过程的严厉处罚,传递出严打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切实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的信号。
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发出通报后,阅读量短时间内就超过4万,此事在国内知名环评领域论坛和相关微信群也引发热议。一些基层负责环评审批的工作人员和环评专家也觉得环评必须“实事求是”“严格要求”,不能当“甩手掌柜”“拿钱就签字”。
仔细研读通报,笔者发现至少有3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处罚对象体现全过程全覆盖。本次通报的处罚对象,不但包括了常规意义上的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也包括建设单位和建设单位责任人,还包括行政主管部门,更包括了评审专家,实现了对环评“全过程”的查处。特别是河南省信阳市在对两起典型案例处罚时,责成专家退还专家费用,值得称赞。
二是处罚形式多样。此次通报的处罚形式,既有罚款、失信记分等常规处罚形式,还有禁止从业、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处理也包括了诫勉谈话、批评教育、书面检查等方式,对专家也有约谈等处理方式。
三是处罚力度彰显严管重罚。多名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受到处理,还被调离岗位。环评单位既被罚款,还被没收违法所得、禁止从业,可谓名利皆“失”。更值得关注的是,新疆绿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涉嫌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还被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前端防线,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环评领域存在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等突出问题。这虽然是小概率、小范围的问题,但让制度效力在局部位置打了折扣,损害了环评制度的权威性。
近年来,我国在环评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仍需要在制度执行上下功夫。既要优化流程,构建清晰的责任链条,压实各方面责任,还要让制度“长牙齿”,更关键的是要敢于下狠手“切一刀”。笔者认为,强化环评制度执行力,“切一刀”是必要手段,要坚持有错必纠,有大错必严惩。
通过此次通报,各方应该深刻认识到,在信息化全方位筛查监控、大数据智能校核之下,一切违规行为都无所遁形。环评单位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编制环评文件,评审专家要严守职业操守、从严进行评审,审批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钻研,深入现场了解建设项目现状实际,从严从紧加强环评单位管理。这次通报表明,所有违规行为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此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充分消化吸收典型案例的处理处置经验并运用到日常管理中,自上而下营造一种高压严打态势,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评市场。
-
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效展现在长江之滨2021-07-08
-
以案促改 以案释法 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建立完善案例指导制度2021-07-06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环评豁免、环评类别、危废类别的回复2021-07-06
-
陕西省关于推荐陕西省重点行业企业绩效评估咨询专家的通知2021-07-05
-
关于云南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专家名单公示2021-07-02
-
专家:碳达峰约束下 工业增长与节能减排双赢路径要明晰2021-07-02
-
江苏:关于征集生态环境领域清洁生产审核专家的函2021-06-30
-
广东省:推荐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公示2021-06-29
-
广东推荐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及相关领域专家2021-06-29
-
四川省关于加强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常态化管理的通知2021-06-28
-
责令北京燕山和成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改正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违法行为决定书2021-06-25
-
青岛修订环评文件 18个行业纳入环评管理豁免范围2021-06-25
-
关于同意委托部分省份开展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召集审查的函2021-06-24
-
专家观点 | 我国步入生态环境监测新阶段2021-06-24
-
三部门发文: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