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重庆总结“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从7方突围 目标已达成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6-28 16:02:29
热度:51

重庆总结“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从7方突围 目标已达成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11+5”城

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11+5”城市入选。目前,试点城市完成阶段性探索,陆陆续续开始总结经验,形成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重庆市,确定45项指标,列出111项任务,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农膜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镇级或社区“三个全覆盖”。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重庆已建成固体废物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近30项,出台5项政府规章,13项管理制度,搭建起汽车制造企业“无废”技术标准体系174项,制定绿色建筑、绿色矿山等地方标准10个。
  同时,重庆完成了680余个无废学校、无废景区、无废商圈(场)等16类“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按照规划,重庆预计在中心城区试点基础上,启动万州、黔江等9区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将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市域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重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面关停,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近零填埋;一般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分别达到1542万立方米、232万吨/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7%;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近100%。
  重庆市总结,全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主要从7个方面突围:
  1、突出“高站位” 2、打好“组合拳” 3、把好“方向盘” 4、下好“一盘棋” 5、打造“智慧化” 6、形成“多维度” 7、勇当“先行者”
  如,设置餐厨垃圾资源化、快递包装废物减量、污泥无害化处置3项特色指标,以及推动地方立法、跨领域跨区域制度建设、汽车行业循环产业链构建等特色任务;突破“高水、高油、高盐”餐厨垃圾处理核心技术并完成产业化应用;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建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类别、重点区域,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形成“刑责治污”工作格局等。
  示范效应凸显,可复制经验可推,如垃圾处理收运和处置体系的构建。
  据悉,重庆市一直致力于补短板,自展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更是积极规划和统筹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在关键点——收运体系上,重庆市摸清难点和重点,建设投用了3座大型垃圾二次转运站,因地制宜构建了市区两级收运体系。
  另外,重庆市为了解决垃圾处理设施“邻避”难题,进一步改善焚烧厂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自2016年起就推行实施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异地补偿机制试点,2020年通过两大补偿办法的出台初步建立了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机制。
  当然,在监管方面,重庆也没有松懈。一方面完善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创新视频监控系统、在线计量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日常管理,并且强化监管评价,评价结果将与季度拨付垃圾焚烧处理费用挂钩,压实主体责任。
  再如,环境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重庆市通过5个结合——统筹谋划与协同联动结合,普及性与典型性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结合,教育引导与氛围营造结合,传统模式与创新手段结合,推动构建“无废城市”建设的全民行动体系。
  可借鉴的做法包括制定市、区“1+11”个宣传工作方案;实施差异化宣传,以多种形式送进机关、家庭、学校、社区、工地、商场、企业、酒店、医院、交通、乡村、景区;充分利用春节、双十一、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主题活动等;编制“无废城市”生活手册、无废重庆—中小学生“无废城市”知识读本,将其与教学紧密结合;创新短视频制作、传统曲艺等宣传模式......
  此外,重庆市也在总结中提到了一些当下存在的问题。如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实验室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等职责仍不明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支撑不足;新修订的固废法出台后配套措施还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
  据此,重庆也有了下一步工作安排。完成了2020年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到2035年”,这些写进《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规划,相信重庆市也将陆陆续续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