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6-07 15:04:33
热度:74
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起步较早,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充足的产能,目前产能利用率52%左右,各细分行业的供需基本平衡,预计未来仅有少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起步较早,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充足的产能,目前产能利用率52%左右,各细分行业的供需基本平衡,预计未来仅有少量新增及改造需求会带来200~300亿的投资,增速较慢,但经研究分析,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值得相关企业持续关注。
至于如何制胜这一市场,本文提出了三个关键:
关键一:开发多元产品线,打破细分行业技术壁垒
关键二:延伸全产业链业务,提供技建运多项能力
关键三:创新商业模式,多措并举提高收入和盈利
到2025年,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有望高速增长至600亿元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试点单厂处理模式,到如今形成一级与二级集中处理并行的模式,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较为充足的产能,目前产能利用率在52%左右,各细分行业的供需基本平衡,预计未来仅有少量新增及改造需求会带来200-300亿的投资,增速较慢。但经研究分析,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主要来自两大驱动力:
驱动力一: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量将以1.87%的复合增速缓慢增长
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公开数据,2011~2015年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总量呈下降趋势,经计算发现,其中的工业废水产生率也在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3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极有可能存在偷排漏排的情况。以韩国为例,2010~2014年间平均工业废水产生率为71%,尽管我国与韩国工业结构不同[1],工业废水产生率也不至于不足韩国的1/2。即便假设我国工业废水产生率仅上升至40%,每年仍将有10亿吨左右的增长空间(如图1)。
驱动力二:第三方运营占比将持续提升 我国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尚处初期阶段,2015年第三方运营占比仅20%,而对比美国2007年这一数字占比为36%,到2017年提升至60%,可见我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综合而言,有三大因素利好第三方运营市场释放:
一是政策持续加码,在环境治理领域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在制度上,政府建立排污市场化机制,是第三方治理得以推广的核心动力:一方面,执行排污许可、环保税等制度,企业按照排放的污染物缴纳环境税,按照环境税的奖惩制度,将更有动力寻求专业的第三方治理机构,以实现达标和低于标准排放;另一方面,允许排污权交易,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可以计入排污单位的排污权账户,经交易后产生利润,并通过合同约定与排污单位共享排污权收益。在资金上,包括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减免15%的税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为第三方运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排放标准趋严,自行处理难度加大。中央环保督察已完成全覆盖,最新的第二轮、第三批下沉工作任务也已基本完成,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1年4月6日至4月9日陆续进驻8个省(区)开展督察。此外,我国自2008年起持续发布及修订了包括造纸、化工等行业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收紧水污染物排放的限值(如图2)。过去,部分企业内部的废水处理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开工率低、处理质量低,不利于达标排放,第三方运营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三是工业废水集中处置需求增大。集中处置需求一部分来自小规模产废企业,这些企业产污量较小,尤其是日排放量在5吨以下的企业,自行处理并不具经济性。多地政府已着手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中心,由第三方企业负责统一集中处置,减轻小企业废水处理压力;另一部分需求来自工业园区,退城入园政策下,未来大部分工业企业,尤其是产废量大的工业企业,都将集中在工业园区,废水则一般由集中处理设施统一处理。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截至2020年12月,106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已建成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基于以上考虑,预计我国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十四五”的复合增速将达到11.75%,第三方运营占比将提升至50%左右,到2025年将突破600亿的收入规模(如图3)。
制胜第三方运营市场的三个关键 关键一:开发多元产品线,打破细分行业技术壁垒
我国工业废水上游行业相当分散,即使是运营规模最大的化工行业,其占比也只有18%(如图4)。
不同行业废水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且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工业废水治理企业通常只能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细分领域,导致当前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偏低,“小而散”是主流状态(如图5)。
对标国外成熟市场,行业集中度将随着市场发展提升,有多元化技术储备的企业竞争优势更大。例如,美国工业废水市场进入成熟期后,诞生了Nalco和GE水处理两大龙头(如图6),在水处理剂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49%,多元化的产品线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Nalco在工业水处理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行业覆盖面广,包括石油天然气、造纸、食品与饮料、建筑、制药、有机化学、电力、采矿、金属等30多个行业;同时在重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储备,除水务部门外,成立能源部门与造纸部门,分别服务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及造纸行业,技术覆盖行业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GE水处理同样覆盖多个行业,包括钢铁、电力、炼油、化工、食品饮料、电子、采矿、航空航天、中型和轻型制造等,含多个重点工业行业;并在水处理全过程进行深度储备,提供的水处理药剂涉及水处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沉积物控制、防腐蚀、生物污损控制、消泡剂、炉边添加剂、废水澄清、粉尘控制、金属和塑料预处理、破乳剂、气味控制等。
关键二:延伸全产业链业务,提升技建运多项能力
第三方运营模式主要有存量托管运营(O&M)和工程总包+托管运营(EPC+O)两种,在O&M模式中,企业只需负责托管资产的运营维护和升级改造;EPC+O模式则要求企业在技术、建设、运营全流程均有对应的能力,延伸至全产业链。
当前万邦达、博世科、碧水源、清水源等头部企业已着手布局全产业链,主要延伸方式有自行组建、合作、并购三种。以清水源为例,其在发展初期主要专注于水处理剂的研发生产,2015年成立清水源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人才与技术研究中心,此后,清水源开始向工程、运营延伸,2016年全资并购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并购陕西安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分别作为集团的项目运营中心和工业水处理终端服务中心。
关键三:创新商业模式,多措并举提高收入和盈利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增加运营收入,提高盈利能力,当前有两个主流方向(如图7)。
一是在处理基础上,增加资源化利用环节,从工业废水中提取出可销售的盐产品,同时将处理后的水回用至工业企业。该模式从经济效益看,形成回用水与盐两大产品,在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增加了水费及产品销售收入;从环境效益看,提高了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可能性。据了解,倍杰特位于内蒙古乌海的示范项目,将生活污水与工业园区废水混合后,进行资源化利用,总投入为1.4亿,均由企业作为技改费出资,一方面实现了零排放,一方面创造了较高的收入,目前年收入7000万,利润达4000万。
二是将工业废水处理与工业园区的固废处理相结合,通过余热回收等方式,达到协同处置的目的。从环保角度看,在工业园区内将废水和固废协同处置,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产废企业角度看,该模式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便捷性高;从治理企业角度看,增加了固废处置收入。例如,苏伊士打造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为工业园区提供从工业供水厂、工业污水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到有害废物处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在上海化工园区、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等落地应用;国内企业如万邦达也在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积极布局危固废处理业务,计划将工业废水处理业务与危固废处理结合,为能源企业或工业园区提供从废水到废渣的一揽子服务,目前已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开展相关业务策划。
[1]我国黑色金属冶炼业占比较大,该行业60%的工业水都用作冷却水处理,回用率高,因此我国的工业废水产生率会略低于韩国。
关于《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本报告基于对工业废水市场的深入研究,结合辰于咨询公司近期完成的相关咨询项目经验完成。
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
原标题: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至于如何制胜这一市场,本文提出了三个关键:
关键一:开发多元产品线,打破细分行业技术壁垒
关键二:延伸全产业链业务,提供技建运多项能力
关键三:创新商业模式,多措并举提高收入和盈利
到2025年,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有望高速增长至600亿元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试点单厂处理模式,到如今形成一级与二级集中处理并行的模式,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较为充足的产能,目前产能利用率在52%左右,各细分行业的供需基本平衡,预计未来仅有少量新增及改造需求会带来200-300亿的投资,增速较慢。但经研究分析,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主要来自两大驱动力:
驱动力一: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量将以1.87%的复合增速缓慢增长
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公开数据,2011~2015年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总量呈下降趋势,经计算发现,其中的工业废水产生率也在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3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极有可能存在偷排漏排的情况。以韩国为例,2010~2014年间平均工业废水产生率为71%,尽管我国与韩国工业结构不同[1],工业废水产生率也不至于不足韩国的1/2。即便假设我国工业废水产生率仅上升至40%,每年仍将有10亿吨左右的增长空间(如图1)。
驱动力二:第三方运营占比将持续提升 我国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尚处初期阶段,2015年第三方运营占比仅20%,而对比美国2007年这一数字占比为36%,到2017年提升至60%,可见我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综合而言,有三大因素利好第三方运营市场释放:
一是政策持续加码,在环境治理领域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在制度上,政府建立排污市场化机制,是第三方治理得以推广的核心动力:一方面,执行排污许可、环保税等制度,企业按照排放的污染物缴纳环境税,按照环境税的奖惩制度,将更有动力寻求专业的第三方治理机构,以实现达标和低于标准排放;另一方面,允许排污权交易,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可以计入排污单位的排污权账户,经交易后产生利润,并通过合同约定与排污单位共享排污权收益。在资金上,包括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减免15%的税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为第三方运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排放标准趋严,自行处理难度加大。中央环保督察已完成全覆盖,最新的第二轮、第三批下沉工作任务也已基本完成,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1年4月6日至4月9日陆续进驻8个省(区)开展督察。此外,我国自2008年起持续发布及修订了包括造纸、化工等行业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收紧水污染物排放的限值(如图2)。过去,部分企业内部的废水处理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开工率低、处理质量低,不利于达标排放,第三方运营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三是工业废水集中处置需求增大。集中处置需求一部分来自小规模产废企业,这些企业产污量较小,尤其是日排放量在5吨以下的企业,自行处理并不具经济性。多地政府已着手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中心,由第三方企业负责统一集中处置,减轻小企业废水处理压力;另一部分需求来自工业园区,退城入园政策下,未来大部分工业企业,尤其是产废量大的工业企业,都将集中在工业园区,废水则一般由集中处理设施统一处理。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截至2020年12月,106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已建成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基于以上考虑,预计我国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市场“十四五”的复合增速将达到11.75%,第三方运营占比将提升至50%左右,到2025年将突破600亿的收入规模(如图3)。
制胜第三方运营市场的三个关键 关键一:开发多元产品线,打破细分行业技术壁垒
我国工业废水上游行业相当分散,即使是运营规模最大的化工行业,其占比也只有18%(如图4)。
不同行业废水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且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工业废水治理企业通常只能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细分领域,导致当前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偏低,“小而散”是主流状态(如图5)。
对标国外成熟市场,行业集中度将随着市场发展提升,有多元化技术储备的企业竞争优势更大。例如,美国工业废水市场进入成熟期后,诞生了Nalco和GE水处理两大龙头(如图6),在水处理剂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49%,多元化的产品线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Nalco在工业水处理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行业覆盖面广,包括石油天然气、造纸、食品与饮料、建筑、制药、有机化学、电力、采矿、金属等30多个行业;同时在重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储备,除水务部门外,成立能源部门与造纸部门,分别服务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及造纸行业,技术覆盖行业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GE水处理同样覆盖多个行业,包括钢铁、电力、炼油、化工、食品饮料、电子、采矿、航空航天、中型和轻型制造等,含多个重点工业行业;并在水处理全过程进行深度储备,提供的水处理药剂涉及水处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沉积物控制、防腐蚀、生物污损控制、消泡剂、炉边添加剂、废水澄清、粉尘控制、金属和塑料预处理、破乳剂、气味控制等。
关键二:延伸全产业链业务,提升技建运多项能力
第三方运营模式主要有存量托管运营(O&M)和工程总包+托管运营(EPC+O)两种,在O&M模式中,企业只需负责托管资产的运营维护和升级改造;EPC+O模式则要求企业在技术、建设、运营全流程均有对应的能力,延伸至全产业链。
当前万邦达、博世科、碧水源、清水源等头部企业已着手布局全产业链,主要延伸方式有自行组建、合作、并购三种。以清水源为例,其在发展初期主要专注于水处理剂的研发生产,2015年成立清水源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人才与技术研究中心,此后,清水源开始向工程、运营延伸,2016年全资并购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并购陕西安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分别作为集团的项目运营中心和工业水处理终端服务中心。
关键三:创新商业模式,多措并举提高收入和盈利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增加运营收入,提高盈利能力,当前有两个主流方向(如图7)。
一是在处理基础上,增加资源化利用环节,从工业废水中提取出可销售的盐产品,同时将处理后的水回用至工业企业。该模式从经济效益看,形成回用水与盐两大产品,在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增加了水费及产品销售收入;从环境效益看,提高了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可能性。据了解,倍杰特位于内蒙古乌海的示范项目,将生活污水与工业园区废水混合后,进行资源化利用,总投入为1.4亿,均由企业作为技改费出资,一方面实现了零排放,一方面创造了较高的收入,目前年收入7000万,利润达4000万。
二是将工业废水处理与工业园区的固废处理相结合,通过余热回收等方式,达到协同处置的目的。从环保角度看,在工业园区内将废水和固废协同处置,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产废企业角度看,该模式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便捷性高;从治理企业角度看,增加了固废处置收入。例如,苏伊士打造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为工业园区提供从工业供水厂、工业污水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到有害废物处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在上海化工园区、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等落地应用;国内企业如万邦达也在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积极布局危固废处理业务,计划将工业废水处理业务与危固废处理结合,为能源企业或工业园区提供从废水到废渣的一揽子服务,目前已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开展相关业务策划。
[1]我国黑色金属冶炼业占比较大,该行业60%的工业水都用作冷却水处理,回用率高,因此我国的工业废水产生率会略低于韩国。
关于《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本报告基于对工业废水市场的深入研究,结合辰于咨询公司近期完成的相关咨询项目经验完成。
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
原标题:第三方运营市场高速增长,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
水专项石化独立课题顺利通过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2021-06-07
-
【技术汇】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2021-06-02
-
园区治理 | 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什么?怎么推?2021-05-28
-
水专项副中心项目第一批工程示范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2021-05-20
-
水专项“天津滨海工业带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2021-05-20
-
关于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2021-05-11
-
《关于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的解读2021-05-11
-
水专项妫水河独立课题顺利通过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2021-05-11
-
三部门:关于落实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附解读)2021-05-11
-
十堰推进大气第三方巡查2021-05-11
-
高氨氮渗滤液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2021-05-10
-
天瑞焦化名为“零排放”实为雨污混排2021-04-26
-
环保督察:河南省汝州天瑞焦化 以“零排放”之名肆意排污2021-04-22
-
水专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2021-04-21
-
“十三五”水专项武进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