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重点+全文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5-27 15:03:48
热度:124
《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重点+全文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定。 具体到以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定。
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洋环境质量——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管辖海城水质: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96.8%,同比基本持平。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30070平方千米,同比增加1730平方千米。
近岸水质:总体向好,优良水质比例平均为77.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平均为9.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重要海湾水质:8个海湾春季、夏季、秋季三期监测均出现劣四类水质,同比减少5个。
海水富营养化:夏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共45330平方千米。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管辖综合质量等级为良好。对全国31个海水浴场开展水质监测,水质等级为优的占78.1%。对近岸海域82个点位、12个核电基地邻近海域和西太平洋海域开展了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显示,核电厂运行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二、海洋生态状况——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对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其中,7个呈健康状态,16个呈亚健康状态,1个呈不健康状态。
海洋自然保护地: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建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4处,总面积约39.4万公顷;国家级海洋公园67处,总面积约73.7万公顷。
滨海湿地:2020年,对我国15处滨海类型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含分布和面积、水源补给、水质、水体富营养化、湿地植物等9方面。监测结果表明,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三、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193个入海河
流监测断面中,无I类水质断面,同比持平; II 类水质断面、III 类水质断面同比上升。 IV 类水质断面、V类水质断面、劣V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
直排海污染源:442个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712993万吨,不同类型污染源中,排污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综合排污,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渤海大气气溶胶中污染物含量均有所降低,铵盐、硝酸盐、铅和铜的含量降幅分别为60.8%、45. 5%、36. 8%和2.9%。总体呈降低趋势。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对全国49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密度呈波动变化。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开展5个断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监测工作,平均密度为0.27个/立方米。
四、海洋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状况——海洋倾倒区、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
2020年全国海洋倾倒量26157万立方米,同比增加37%,倾倒物质主要为清洁疏浚物。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海洋油气区生产水和生活污水排海量较上年略有增加,钻井泥浆排海量与上年基本持平,钻屑排海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五、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对39个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以及水产增养殖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60个沿海渔港等重要渔业水域开展了监测,监测面积548.8万公顷。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超标面积比例同比有所增大,化学需氧量的超标面积比例同比有所减小。水体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
六、海洋赤潮和绿潮——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
2020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1748平方千米。其中,有毒赤潮2次,分别发现于天津近岸海域和广东深圳湾海域。
与近五年均值相比,2020年浒苔绿潮最大覆盖面积下降54.9%,单日最大生物量从150.8万吨减少至68万吨,持续时间縮短近30天。
相关行动与措施——
2020年我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在未来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中,需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监管、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严格管控围填海,稳步推进渔业资源保护恢复。
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洋环境质量——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管辖海城水质: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96.8%,同比基本持平。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30070平方千米,同比增加1730平方千米。
近岸水质:总体向好,优良水质比例平均为77.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平均为9.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重要海湾水质:8个海湾春季、夏季、秋季三期监测均出现劣四类水质,同比减少5个。
海水富营养化:夏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共45330平方千米。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管辖综合质量等级为良好。对全国31个海水浴场开展水质监测,水质等级为优的占78.1%。对近岸海域82个点位、12个核电基地邻近海域和西太平洋海域开展了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显示,核电厂运行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二、海洋生态状况——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对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其中,7个呈健康状态,16个呈亚健康状态,1个呈不健康状态。
海洋自然保护地: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建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4处,总面积约39.4万公顷;国家级海洋公园67处,总面积约73.7万公顷。
滨海湿地:2020年,对我国15处滨海类型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含分布和面积、水源补给、水质、水体富营养化、湿地植物等9方面。监测结果表明,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三、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193个入海河
流监测断面中,无I类水质断面,同比持平; II 类水质断面、III 类水质断面同比上升。 IV 类水质断面、V类水质断面、劣V类水质断面,同比下降。
直排海污染源:442个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712993万吨,不同类型污染源中,排污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综合排污,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渤海大气气溶胶中污染物含量均有所降低,铵盐、硝酸盐、铅和铜的含量降幅分别为60.8%、45. 5%、36. 8%和2.9%。总体呈降低趋势。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对全国49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密度呈波动变化。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开展5个断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监测工作,平均密度为0.27个/立方米。
四、海洋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状况——海洋倾倒区、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
2020年全国海洋倾倒量26157万立方米,同比增加37%,倾倒物质主要为清洁疏浚物。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海洋油气区生产水和生活污水排海量较上年略有增加,钻井泥浆排海量与上年基本持平,钻屑排海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五、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对39个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以及水产增养殖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60个沿海渔港等重要渔业水域开展了监测,监测面积548.8万公顷。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超标面积比例同比有所增大,化学需氧量的超标面积比例同比有所减小。水体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
六、海洋赤潮和绿潮——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
2020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1748平方千米。其中,有毒赤潮2次,分别发现于天津近岸海域和广东深圳湾海域。
与近五年均值相比,2020年浒苔绿潮最大覆盖面积下降54.9%,单日最大生物量从150.8万吨减少至68万吨,持续时间縮短近30天。
相关行动与措施——
2020年我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在未来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中,需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监管、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严格管控围填海,稳步推进渔业资源保护恢复。
-
集群式超声波除藻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助力高藻水体水质改善2021-05-27
-
黄河流域水质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 水质状况从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2021-05-26
-
环境部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和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05-26
-
浙江通报海洋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2021-05-25
-
部长信箱: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采样频次问题咨询的回复2021-05-25
-
典型案例丨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 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2021-05-24
-
涨知识丨水质指标氨氮检测专题2021-05-19
-
1200万 “十四五”重庆市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公开招标2021-05-19
-
环保督察丨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 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2021-05-18
-
晋城市阳城县张峰水库一干渠县城供水水质净化工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单位确定2021-05-17
-
上海市政总院承担苏州太仓城东水质净化厂工程勘察设计2021-05-17
-
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出炉2021-05-17
-
山东省:扎实抓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2021-05-12
-
枣庄薛城区铁西水厂项目目前厂区水质监测、调度中心基础验收完成 力争雨季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2021-05-07
-
关于印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通知202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