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中国建设报:“青岛打法”助推垃圾分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4-05 12:01:33
热度:73

中国建设报:“青岛打法”助推垃圾分类2018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

2018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上流佳苑社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开创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用心书写民生答卷。将“共同缔造”与垃圾分类工作有机融合,让垃圾分类工作在社区内落地落实,成为人人引以为荣的新风尚。

上流佳苑社区取得的成绩是青岛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缩影。

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按期完成国家确定的试点工作目标,同时围绕试点目标任务精心施策、下苦功夫,努力探索生活垃圾分类“青岛打法”。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建成区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垃圾分类处理格局。

一小区一策因地制宜

在垃圾分类投放体系的优化建设中,青岛市针对新建、改建、扩建及老旧小区等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杂性小区:“社区+物业”模式破题。

始建于1992年的金都花园小区,区内办公的人员多、民宿多、租户多,住户情况多样、管理难度大。

针对这个典型的复杂性小区,社区采取“社区+物业”模式破题,搭建“以区城管局和街道办事处为主导,社区、物业服务企业配合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框架。区城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执法保障;社区做好基层发动工作,并整合社区力量,提供志愿宣传服务;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具体工作实施,做好小区宣传和业主沟通工作。对于投放设施集中设置、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等事宜,社区配合物业服务企业提前做好群众工作,逐户上门宣讲分类政策、普及分类知识、沟通定时定点方案,赢得了业主们的广泛认可。

他们还在投放点设置分拣台,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驻点指导,向居民讲解正确分类投放的方法,并在现场破袋分拣让居民直观了解垃圾如何分类,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接、二破、三讲、四拣”工作法,即接过垃圾、现场破袋、宣传讲解、分拣投放四步流程。经过半年时间,小区厨余垃圾分出率由之前的10%提升至100%,可回收物分出量增加了1倍。

老旧楼院:营造互相宣传、互相监督“新时尚”。

李沧区兴城路街道汾阳路社区沔阳路5号院始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建成年代久远,院内95%以上的居民是老年人。以前,考虑到院内楼座比较分散,为了方便老人投放垃圾,在每个楼座都设置了一组垃圾分类投放桶点。后来发现,由于桶点多、垃圾分类指导员数量不足,出现了垃圾混投现象。

在决定撤桶建立定时定点集中投放设施后,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立即开展入户宣传动员工作。垃圾分类指导员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厌其烦地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最终,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所有居民的大力支持。该楼院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箱房启用后,所有居民都能按照投放时间进行分类投放,楼院未出现一次垃圾乱扔现象。

如今,外表沧桑的院区,干净有序,院区入口处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格外引人注目,它使这个有历史感的院区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旧村改造社区:党员联户负责,打造新型样板社区。

崂山区松山后社区是旧村改造居民回迁社区。社区在全面打造新型社区中,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他们采取党员联户负责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社区305户居民由53名党员采取楼区单元联户形式包干,将联户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纳入党员日常考核范畴,全面督导推进垃圾分类。通过党员联户督导、宣传,增强了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意识。社区还将居民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与社区福利相挂钩。

目前,松山后社区正逐步发挥党员联户的作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为打造新型社区垃圾分类样板而努力。

一小区一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市垃圾分类投放体系的优化建设。目前,全市76个街道(含县级市12个街道)、725个社区的5554个小区和2329个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桶点近2.4万个,其中四分类投放桶点5300余处。

小手拉大手携手同行

青岛市在动员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中,重视教育引路,让小手拉大手,实现小手大手携手同行。目前,全市印制发放40万册中小学及幼儿园垃圾知识读本,让垃圾分类走入课堂,作为中小学必修课。

青岛市还创新家访日、积分制、视频作业等方式,深化家校社互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累计318.3万人次,取得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青岛滨海学校打造“垃圾分类,至善未来”垃圾分类我先行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他们将垃圾分类理念纳入“海纳百川,各尽其善”的学校办学理念,纳入学校文化建设育人一体化工作,彰显“垃圾分类,至善未来”育人因素。在校园内,建有以“垃圾巡游记”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长廊、垃圾分类展馆、垃圾分类生态园。学校通过“一廊一馆一园”的垃圾分类宣传阵地,文化育人、文化养心,使垃圾分类教育更具形象化、趣味化,浸润于学生日常生活点滴,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学校的教育影响下,该校三年级一位小学生发现有些邻居根本不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在家长的鼓励和陪同下,主动当起了小区垃圾分类宣传员。

此外,该校还带领骨干教师团队编写了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滨海小鲲垃圾分类》系列校本教材。小同学在入学第一天,通过绘本故事涂色的方式,在心中种下垃圾分类的种子。

青岛滨海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让垃圾分类拓展课程进家庭。学校通过邀请垃圾分类专家到校开设“滨海大讲堂——垃圾分类系列课程”家长讲堂,举办亲子共创垃圾分类标识比赛、亲子厨余垃圾酵素制作展示、校园亲子“垃圾分类环保”运动会、“家庭垃圾分类微视频比赛”等活动,让孩子当小老师,成为垃圾分类的带动者,讲好垃圾分类好故事,影响和带动一个个家庭。

该校还将有关工作向社区延伸,组织师生、家长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宣讲志愿培训,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学校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不仅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还依托区有关部门参与了“市北区百米长卷垃圾分类宣传倡议活动”等多项志愿活动,参加了50余次区级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宣讲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和家长达3000人次以上。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是青岛滨海学校的目标。目前,全校学生分布在10多个小区,小区中最多的有180多个学生,少的也有30多个学生。全校1000多名学生就是1000多个垃圾分类的小能手,他们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