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北京海淀:“撤”掉居民老习惯 开启垃圾分类新时尚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3-30 14:02:56
热度:60

北京海淀:“撤”掉居民老习惯 开启垃圾分类新时尚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新起点怡秀园社区、海淀南路南社区主动治理垃圾分类难题,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新起点怡秀园社区、海淀南路南社区主动治理垃圾分类难题,拿出硬核措施,“撤桶下楼”“撤桶并站”,“撤”掉居民老习惯,养成自主精准投放新文明,开启垃圾分类新时尚。

多走几步路,居住环境大变样

怡秀园是典型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小区1号楼是一座18层的塔楼,整栋楼只有1个入口。据了解,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之前,18层每层会放置1个垃圾桶,干湿垃圾混合投放,不仅影响楼道美观,还容易滋生细菌。

该楼居民张女士说,每层楼道设置垃圾桶虽说方便了居民,但因为楼道相对密闭,生活垃圾长期放置,气味便是一大困扰。而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分类实施之后,“撤桶下楼”是第一步,但撤桶之后,如何设置垃圾分类站,成了新挑战。“我腿脚不方便,以前总担心撤桶下楼之后,生活垃圾没办法及时处理,现在我完全没有这方面顾虑了!”家住1号楼4层的居民王大爷说。

撤桶前,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了解居民诉求,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邀请楼门长、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参加“撤桶并站”讨论,让居民对于桶站设置的方案进行讨论,在桶站设置的便利性、合理性上进行考量,最大程度上获取了居民的认可。住在同一栋楼的王女士表示,“桶站下楼以后,楼道之前由于垃圾桶导致的墙面腐烂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修复,让大家可以居住得更舒心、满意。”

如今,1号楼下分别设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桶站上设有公示牌、宣传板和垃圾分类小程序二维码,居民们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自己手中的垃圾应该投放在哪里,形成了有效的自主精准投放。

通过“撤桶下楼”,垃圾分类宣传覆盖率、居民参与率、厨余垃圾分出率、小型收集车规范率都达到了100%,居民自主精准投放率也超过了90%,社区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满意度不断攀升。

“撤桶并站”养成居民好习惯

除了“撤桶下楼”,海淀区海淀街道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实行了“撤桶并站”,减少垃圾桶分布点位,增设更便捷的分类驿站。海淀南路南社区海淀南路24号院实施“撤桶并站”后,原来的7组垃圾桶并为1个垃圾集中投放点。

为了在“撤桶并站”后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社区联合物业面向所有居民进行入户宣传及解释工作,并第一时间在集中投放点设置垃圾分类便利性措施,安装智能监控配合保洁员开展指导工作。“自撤桶并站后,24号院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度分别达到90%以上!”该小区物业经理张岳梅说,“撤桶并站”不仅能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分类收运的效率,也可以有效减少小区的污染源。目前,海淀南路24号院的厨余垃圾日分出量由之前的1桶增加到5桶,每桶厨余垃圾重量达到100公斤左右。

海淀区海淀街道城市管理科科长郭兴禹告诉记者,“撤桶下楼、撤桶并站,撤掉的都是居民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在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改变老习惯、养成新习惯的‘阵痛’期,但我们坚信,只要宣传到位、解释到位、措施到位,始终站在服务群众的立场上,就一定能把社区居民支持环保的态度转化为长久的自觉,促使垃圾分类意识和良好的文明习惯植根于每个人的脑海和行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