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数十亿吨建筑垃圾怎么用?5大措施力促资源化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17:07:36
热度:61
每年数十亿吨建筑垃圾怎么用?5大措施力促资源化【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地方都进入了建设高峰期。不论是危房改造,民户拆迁,道路建设,还是商务楼宇扩张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地方都进入了建设高峰期。不论是危房改造,民户拆迁,道路建设,还是商务楼宇扩张,这些发展齐齐指向了另一个环境问题——建筑垃圾应该如何处置。每年数十亿吨建筑垃圾怎么用?5大措施力促资源化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目前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7成左右,10年里产生量增长幅度超过100%。按照这样的增长形势走下去,每年就能产生数十亿吨的建筑垃圾,并且以10%的速度递增。
建筑垃圾爆炸式增长还不是令人担忧的,其资源化利用量连产生总量的一成都不到才是值得警惕的。露天堆放、填埋、焚烧,不论是哪一种处理方式都相当于浪费建筑资源的同时占用其他有用资源,双向叠加带来的环境和效益问题尤为显著。
所以我国在发布的循环发展行动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要达到13%。那么,这个目标要如何完成呢?建筑垃圾如何再次回归“资源”属性?
特许经营权
有专家表示,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资质企业开放特许经营权或许是重要的破题之道。这种特许经营权本质上也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实现方式,令相关企业获得优先处理权。这也就表明,建筑垃圾处置在不完全脱离其公益性项目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特许经营模式在管理操作层面上来说可行性强,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模式。而且,我国特许经营模式已有可借鉴的模板,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领域也有实践,这能够节省不少摸索和积累经验的时间,尽快突破现有处置瓶颈。
创新产业模式
那么,除了特许经营权开放,是否还有其他方式适合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呢?业内人士认为,这就需要通过积极创新产业模式来实现了。拓宽建筑垃圾成为再生资源的途径,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都需要借此驱动。
这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设备、技术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紧贴需求,逐渐摆脱成本、回报周期等掣肘。目前来看,在科技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多元化再生利用道路,是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行业更进一步的佳方式。
突出再生重点
需要意识到的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实现的根本是“再生”。建筑垃圾唯有寻得“出路”才能让循环利用不至于沦为空谈。眼下,建筑垃圾的附加利用价值是成为再生骨料,或是再生混凝土,或是筛选出废弃钢筋,这些都有利于带动固体废弃物处置积极性。
也就是说,从末端肯定建筑垃圾的价值,从“再生”角度为建筑垃圾处置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那么,有关于如何让建筑垃圾在成为再生资源的过程中,得到价值大化利用,则少不了研究、实践,以及更精细化的设备支持。
借助市场力量
完整的产业链光有政策推动是不够的,让市场随时保持活性才是重要的。因此,不少人士提醒,想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借助市场力量必不可少。在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建筑垃圾处理利用企业的扶持是重要的一环。
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范本,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率,开拓市场空间。在市场秩序构建,运营环节全面打通,投融资收获回报,继而再参与到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建设中去之后,一个良性循环离构成就不远了。以政策为引导,以经济杠杆维系,这才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突破的基本路径。
管理细致“补位”
很多人提出,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程度较低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管理缺位。顺着这个症结不难得出突围结论:进行细致化的管理“补位”。不再放任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严肃打击建筑垃圾跨区偷倒行为,将监督和管理责任覆盖到城建的各个环节,实现管理无死角。
所谓“缺位”,其原因在于没有强有效的规定,没有强有力的处罚,没有强硬的执法手段。这些空白在现阶段需要填补自然就要从管理下手,划定一条更为清晰的边界线,从“放养”过渡到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建筑垃圾处置才能克服顽疾,奔着资源化目标齐整迈进。
由此可见,将建筑垃圾的“废弃物”属性扭转为“再生资源”属性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寻求顶层设计拉动之外,创新产业模式,推动市场运转,进行管理“补位”等措施都是突破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的可行方案。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目前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7成左右,10年里产生量增长幅度超过100%。按照这样的增长形势走下去,每年就能产生数十亿吨的建筑垃圾,并且以10%的速度递增。
建筑垃圾爆炸式增长还不是令人担忧的,其资源化利用量连产生总量的一成都不到才是值得警惕的。露天堆放、填埋、焚烧,不论是哪一种处理方式都相当于浪费建筑资源的同时占用其他有用资源,双向叠加带来的环境和效益问题尤为显著。
所以我国在发布的循环发展行动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要达到13%。那么,这个目标要如何完成呢?建筑垃圾如何再次回归“资源”属性?
特许经营权
有专家表示,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资质企业开放特许经营权或许是重要的破题之道。这种特许经营权本质上也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实现方式,令相关企业获得优先处理权。这也就表明,建筑垃圾处置在不完全脱离其公益性项目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特许经营模式在管理操作层面上来说可行性强,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模式。而且,我国特许经营模式已有可借鉴的模板,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领域也有实践,这能够节省不少摸索和积累经验的时间,尽快突破现有处置瓶颈。
创新产业模式
那么,除了特许经营权开放,是否还有其他方式适合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呢?业内人士认为,这就需要通过积极创新产业模式来实现了。拓宽建筑垃圾成为再生资源的途径,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都需要借此驱动。
这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设备、技术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紧贴需求,逐渐摆脱成本、回报周期等掣肘。目前来看,在科技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多元化再生利用道路,是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行业更进一步的佳方式。
突出再生重点
需要意识到的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实现的根本是“再生”。建筑垃圾唯有寻得“出路”才能让循环利用不至于沦为空谈。眼下,建筑垃圾的附加利用价值是成为再生骨料,或是再生混凝土,或是筛选出废弃钢筋,这些都有利于带动固体废弃物处置积极性。
也就是说,从末端肯定建筑垃圾的价值,从“再生”角度为建筑垃圾处置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那么,有关于如何让建筑垃圾在成为再生资源的过程中,得到价值大化利用,则少不了研究、实践,以及更精细化的设备支持。
借助市场力量
完整的产业链光有政策推动是不够的,让市场随时保持活性才是重要的。因此,不少人士提醒,想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借助市场力量必不可少。在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建筑垃圾处理利用企业的扶持是重要的一环。
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范本,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率,开拓市场空间。在市场秩序构建,运营环节全面打通,投融资收获回报,继而再参与到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建设中去之后,一个良性循环离构成就不远了。以政策为引导,以经济杠杆维系,这才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突破的基本路径。
管理细致“补位”
很多人提出,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程度较低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管理缺位。顺着这个症结不难得出突围结论:进行细致化的管理“补位”。不再放任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严肃打击建筑垃圾跨区偷倒行为,将监督和管理责任覆盖到城建的各个环节,实现管理无死角。
所谓“缺位”,其原因在于没有强有效的规定,没有强有力的处罚,没有强硬的执法手段。这些空白在现阶段需要填补自然就要从管理下手,划定一条更为清晰的边界线,从“放养”过渡到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建筑垃圾处置才能克服顽疾,奔着资源化目标齐整迈进。
由此可见,将建筑垃圾的“废弃物”属性扭转为“再生资源”属性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寻求顶层设计拉动之外,创新产业模式,推动市场运转,进行管理“补位”等措施都是突破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的可行方案。
-
建筑废物如何“善后”?六大措施提升处置水平2019-09-18
-
机遇与挑战并行不悖 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全面开花2019-09-18
-
“管住”建筑垃圾 资源化利用指日可待2019-09-18
-
建筑垃圾资源化继续推进 发改委表示将大力支持2019-09-18
-
解决建筑垃圾的两张“” 一一为你揭晓2019-09-18
-
建筑垃圾处理千亿产值何来?双重需求锁定广阔前景2019-09-18
-
建筑垃圾资源化路途坎坷 完全市场化或可破题2019-09-18
-
建筑垃圾处理需求大涨 哪些环保设备会火?2019-09-18
-
建筑垃圾围城之困未解 资源化利用成佳出路2019-09-18
-
探寻资源化利用渠道 建筑垃圾再生坦途无限2019-09-18
-
2019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创造出万亿价值2019-09-18
-
收好监管口把好利用关 建筑垃圾按下“归位”键2019-09-18
-
产量将超30亿吨 利用率不足10% 我国建筑垃圾出路在哪?2019-09-18
-
任督二脉有望打通 建筑垃圾处理领域迎黄金期2019-09-18
-
2019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创造出万亿价值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