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臭”了30年,“肥水病”成最大顽疾?
武汉东湖:“臭”了30年,“肥水病”成最大顽疾?武汉东湖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面积有32平方公里。和太湖、鄱阳湖相比,东湖的面积并不算大,但是名声却不小。武汉东湖的出名,很大程度上和
武汉东湖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面积有32平方公里。和太湖、鄱阳湖相比,东湖的面积并不算大,但是名声却不小。武汉东湖的出名,很大程度上和久治不愈的“肥水病”有关。
和太湖、滇池的富营养化程度比起来,东湖的水质污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从生态和物种的变化上就能看出来。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东湖的水草从原来的83种减少到了14种,鱼类也从80多种减少到了如今的20种,这一变化正是水质污染的直接反映。
在上世纪50年代,东湖还和长江相连,其水位和水质都是靠长江水源来调节。夏季时东湖水位上涨,冬季时水位下降,植物生长茂盛,水质相当优良。当时的东湖上野鸭成群,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如今,很多水草在东湖已经绝迹,水鸟成群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不仅如此,曾经的东湖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天然鱼库”。在1951年左右,东湖的天然渔业产量为136吨,全部都是原生态的有机鱼,品质都有保证。到了1975年,渔业产量逐渐升高到405吨,1993年又进一步飙升到了1600吨——增加的产量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贡献”的。
好水养好鱼
曾经的东湖主要功能是渔业生产和捕捞,后来逐渐变成了水上运动、旅游和养殖为一体的多功能湖泊。同时,东湖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供应着当地上百万人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因此,东湖的水质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安全。
然而,东湖的富营养化污染早在50年代就有了“抬头”的趋势。随着东湖周边定居人口不断增多,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东湖,导致湖中的氮磷含量不断升高,富营养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其实,适当的富营养化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东湖的水质明显已经“营养过剩”。老一辈的水产专家粗略估计,在70年代时进入东湖的氮源已经有280吨,磷源约有60吨,这已远远超过了湖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这也为蓝藻的大规模暴发埋下了隐患。
武汉东湖蓝藻暴发
在70年代中期,东湖的“水华”现象成了生态环境的头号威胁。几乎每个夏季,湖面上都能看到一层厚厚的“绿膜”。经过藻种鉴定,人们发现东湖的蓝藻“水华”主要由微囊藻、束丝藻、鱼腥藻组成,其中铜绿微囊藻是主要的优势种。
铜绿微囊藻属于蓝藻的一种,藻体内含有微囊藻毒素,误食后不仅能导致家畜死亡,还能够引起人类的肝脏癌变,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另外,蓝藻很容易因天气突变而大量死亡,藻体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气味。藻体分解时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局部水体缺氧,这也是大批鱼类窒息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9年,东湖“水华”再度来袭,湖面成“绿海”
总之,东湖的“水华”是出了名的顽固,就像久治不愈的顽疾,深深困扰着每一位当地居民。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1985年,东湖的“水华”现象突然消失了。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偶然现象,第二年“水华”肯定会席卷重来。但是非常奇怪,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东湖的“水华”一直都没有再出现过。东湖“水华”的突然消失成了一个谜团,难住了不少人,就连很多专家也一时摸不着头脑。
对于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人说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但这种说法明显存在问题——因为当时的太湖、滇池照样发生了“水华”,而且还没有中断过。甚至还有人说,东湖的水太“肥”了,连蓝藻都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是水质的监测数据也同样不支持这个观点。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鲢鱼和鳙鱼可以用来调节水质、治理蓝藻灾害。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丝毫没有经验可循,很多人也都没有把注意力放到湖中的鲢鱼和鳙鱼身上。
事实上,在1973~1978年间,渔民们在面积为2.4万亩的郭郑湖区和汤林湖区放养的鱼种就多达1,505万尾,其中有85%都是滤食性的鲢鱼和鳙鱼。当地渔民放养鲢鳙的初衷原本只是为了增加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万万没想到,这种无意之举却意外地使东湖的水质有了明显好转。
到了90年代,鱼类学家经过试验终于得出了结论:鲢鳙的放养密度大于40~50克/立方时,东湖的“水华”就能得到遏制,这种用鲢鳙来治理水华的经验还被总结成了“生物操纵技术”。后来,这一经验开始向全国各地的富营养化湖泊推广,千岛湖就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
在1998~1999年,千岛湖连续两年爆发了蓝藻“水华”。借助武汉东湖的治理经验,千岛湖渔场的工作人员开始向湖中大量投放鲢鳙鱼苗,经过3年的水质调节后,湖体的总氮、总磷的含量明显降低,水质也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
千岛湖鲢鳙喜获丰收
最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东湖的水质已经达到了近40年来最好的水平(III类水质),预计在2022年,沉水植物的覆盖率将达到东湖面积的1/10,湖区的生态修复工程也将有条不紊地逐步落实。虽然目前东湖的水质还达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但生态治理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东湖的水质变化只是我国内陆湖泊的一个缩影,与之类似的湖泊还有很多。2019年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监测的107个重要湖泊中,轻度富氧化的湖泊占22.4%,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占5.6%,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考虑到我国湖泊的巨大基数,武汉东湖的治理经验依然“大有可为”,比如水质较肥的星云湖、滇池、洪湖、高邮湖、阳澄湖、白洋淀、小兴凯湖等等。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湖泊的生态治理也被全面提上了日程,对于治理效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线水质监测技术取得新进展2021-01-18
-
金湾生物医药园工业水质净化厂一期于2020年11月顺利完成试运行 二期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21-01-13
-
蜀河水电厂落实责任确保水质安全2021-01-07
-
投入20亿元 南河水质从Ⅲ类提升为Ⅰ类2021-01-07
-
重磅!廉江水质净化厂正式投入使用,日污水处理可达8万吨2021-01-04
-
木鱼石球腾翔矿化球溶出矿物质改善水质陶瓷颗粒2021-01-04
-
江西省完成2020年全省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工作2020-12-25
-
环境部发布《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苯酚》(2020年版)及其技术报告2020-12-25
-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丨《水质 硝基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20-12-17
-
【智慧污水厂—海南篇】奔跑吧!三亚市荔枝沟水质净化二厂智慧水厂项目竣工2020-12-15
-
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2020-12-15
-
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2020年度水环境质量总结分析及枯水期水质管控工作推进会2020-12-04
-
火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的技术管理和水质控制2020-12-04
-
东坑镇13条河涌水质达一级A以上2020-11-27
-
既要做长江卫士,也要护好农村水质 南京各有章法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