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医废治理存监管盲区 牵手互联网或成新利器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14:59:17
热度:58

医废治理存监管盲区 牵手互联网或成新利器【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医废虽“废”,却“有利可图”。由于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松散,源头失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医废虽“废”,却“有利可图”。由于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松散,源头失守等原因,医废治理一直存在盲区。业内认为,斩断黑色产业链,需加强源头管控,“互联网+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模式,正成为现下有效的医废监管手段。

医废治理存监管盲区 牵手互联网或成新利器
医疗废物不同于一般废弃物,携带着许多病毒和细菌,处理不当就会对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将对土壤、水和大气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构成威胁,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也将造成严重危害。在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各地实现专人负责制,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大量的医疗废物流落到民间呢?
01
医废虽“废”,却“有利可图”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暴利的驱使下许多不法商贩仍然铤而走险,非法倒卖医疗废物的案件频发。2016年8月,南京市栖霞公安分局曾侦破了一起重大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自2011年4月以来,不法商贩从南京多家医院(其中不乏三甲医院)回收医疗废物累计3000余吨,涉案价值4000余万元。将非法回收的医废分拣、拆解、粉碎后倒卖给塑料颗粒加工厂,这些塑料颗粒通过层层转手、加工后被制成一次性塑料餐盘和劣质儿童玩具。
02
管理松散,源头失守
大型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较为分散,目前普遍采用的模式是由各科室各自负责收集,然后由医院专管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在全院统一进行收集,并集中存放在医院专门的储存区域,定期由合作的处理机构进行转运。但出于人手等原因,终实际操作的多为未经职业培训的保洁公司或物业公司人员,导致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交接登记、意外事故处理等流程执行过于简单、笼统,难免有人会因利益或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在工作中出现私藏倒卖的行为。
与大医院相比,小型医院或私人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虽然并不算多,但找专门机构处理医疗废物必然会产生额外的花费,而通过私下与一些非法医疗废物收购人员进行倒卖不仅不用缴纳这笔费用,反而还能得到回款。正是因为这种‘一减一增’的利益导致中小型医疗机构成为医疗废物非法流出的“重灾区”。
03
监管体系不健全,存在盲区
医疗废物从产生到集中处置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先后要经历科室分类、打包、暂存、院内转运、集中贮存、院外转运、终端处置等环节。医疗机构与清运部门缺乏协同工作,通常存在“医院给多少,就收多少”的现象。同时管理部门往往也将着眼点集中在单一的收集转运或末端处置,而忽视了医疗废物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
在现有大环境下,仅依靠卫生监督部门日常监管和现场突击检查的方式,很难保证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不出问题。
“互联网+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模式,正成为现下有效的医废监管手段。
加强源头管控,斩断黑色产业链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医废产生数据采集、交接记录、院内流转路线监控、医废仓库库存监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健全医废院内流转追溯机制,让每一件医疗垃圾都登记在册、有据可查,使其处于可控、可管状态,堵死医疗废物流入非法市场的通道。
两端延伸,完善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联合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医疗废物处理主管部门职责。同时卫生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等应与医院感染部门密切配合,构建“数据对接+联合监管”的一体化监管平台,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实现医废从临床科室产生、院内流转、集中收集转运、末端统一处置的数据闭环,形成在线监测和追溯留痕的接轨,真正实现一体化,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医疗废物监管一直是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长久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医废监管信息化体系的建立,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源头出发解决了医废管理难题。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考虑以此为契机,加强完善医废监管和问责信息化机制,让医废管理的秩序真正得到改善。
原标题:牵手互联网,医废监管如何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