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黑色产业退场 废弃矿山转型“网红谷”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12-15 20:16:44
热度:58

黑色产业退场 废弃矿山转型“网红谷”日前,自然资源部推出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在这十个案例中,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榜上有名。黑色产业“退

日前,自然资源部推出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在这十个案例中,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榜上有名。黑色产业“退场”,绿色产业“接棒”,这个曾经以“挖矿”而闻名的房山史家营乡,如今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生态修复迎来了生态产业

走进史家营乡,路两旁醒目的金枝国槐,如标兵一般,沿着山路蜿蜒曲折一路向上,与山坡上种植的核桃、山楂、海棠、山杏等果树遥相呼应。时下已经进入深冬,虽然没有了春夏的郁郁葱葱,但路边的树木傲然挺立。

“十年前,可不是这个景象。一进村,到处都是黑的,就连树叶也都是黑色的。”当地村民回忆说。采煤,曾经是史家营乡的主要经济支柱,这里煤炭资源丰富,最多时拥有数百个矿场,年平均收入近60亿元。但是,长期采煤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限制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起,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当地对曹家坊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并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产业。

十年间,曹家坊矿区统一流转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科学开展客土回填矿坑、边坡修复、鱼鳞坑围堰等矿区生态修复措施。随着地下水位逐年增高,多年断流的山泉2015年恢复自流。种植了近10万株元宝枫、榆叶梅、金枝国槐等树种,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由2010年的275天增加到2019年的“全年全部优良”。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原来销声匿迹的野鸡、野鸽子等野生鸟类和野兔、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回来在此觅食栖息。

昔日矿区变身为新晋“网红”

“为了打造沿途的景区,我们拆除了七八百间开煤窑时的小屋。”据史家营乡乡长陈峰岩介绍,当时沿路有很多破破烂烂的小房子,有之前的粗加工小煤厂、有饭店,也有修车店,乡里先对这些私搭乱建进行了整治。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当地将生态修复治理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势、历史文化、矿业文化等,昔日的废弃矿山已转变为“绿水青山蓝天、京西花上人间”的百瑞谷景区,形成了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绿化等产业,带动了“生态+旅游(民宿)”“生态+文化”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实现了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型发展。

百瑞谷景区被评为2020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今年“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2.9万人,同比增长454%。走进百瑞谷景区,可以看到矿山修复区、矿业遗迹展示区、自然风光区、乡村民俗旅游区等多个功能分区,矿区文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成为该区域的“新资源”。

山脚下利用废弃厂房改造的百瑞谷饭店,可容纳400余人同时就餐、近160名游客同时入住。随着生态环境的提升,毗邻矿区的萧克将军作战指挥所旧址等也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曾经“卖炭翁”而今“卖风景”

说到“卖风景”,百瑞谷景区总经理王振华最有发言权。他曾经是这里的矿长,是昔日的“卖炭翁”。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公司转型后,他们种了10万株树,修建了多处景观景点,今年的游客达到10.5万人,旅游收入776万元,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已初见成效。

以前,矿区周边村庄大多以煤为生,村民靠山吃山,从事与煤炭产业相关的工作。随着产业转型,村民们也转变为依靠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带动了史家营乡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农副产品销售等相关业态,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曹家坊村民的人均劳动所得逐年增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幅提高。

自矿山生态修复及景区建设以来,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员的就业,解决了曹家坊及周边村庄260余人的长期就业问题。此外,景区与曹家坊村达成合作经营意向,将景区利润的10%分配给村集体,并先后捐资60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

环保114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