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竹洞村:厨余垃圾不出村,循环利用有新招
广州竹洞村:厨余垃圾不出村,循环利用有新招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广州市花都区成为广东唯一上榜的示范区!农村垃圾由于分布面广且分散,转运成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广州市花都区成为广东唯一上榜的示范区!
农村垃圾由于分布面广且分散,转运成本高,集中处理难度大,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难点。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不断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从试点到扩面,加快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长效化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新思路。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竹洞村:厨余垃圾不出村循环利用有新招
竹洞村2019年创建市级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成立以村书记为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加快配齐硬件设施,每户村民配置10升的家庭用分类投放桶,因地制宜设置分类投放点并硬底化和半围蔽,搭建不锈钢雨棚配套垃圾分类桶,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采取村民讲堂、集中培训、党员志愿者入户等方式进行宣传培训。设置宣传栏12处,张贴指示牌、指引图等300多套。党员干部定期入户宣传和督导检查,目前村民参与率100%,投放准确率达70%以上,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38%。现有沤肥点2个,共52个沤肥坑,最大限度的发挥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作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厨余垃圾不出村”处理模式。
竹洞村厨余垃圾沤肥点
目前竹洞村在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指导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成集厨余垃圾发酵处理、大件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以及科普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全国性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工程,成为具有宣教性、娱乐性、休闲性、运动性等综合性的场所,兼具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因地制宜形成了盆景种植、鱼塘养殖、乡村旅游及传统文化洪熙官武术基地多方面结合的发展模式,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周边环境卫生,打造广州市农村垃圾分类模式的先行点和示范区。
竹洞村保洁人员正在填埋厨余垃圾
锦山村:家庭+种养殖场+回收公司+无害化收集点联合分类处理
除了央视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竹洞村,锦山村是花都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在探索农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成效突出。锦山村推行以书记为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垃圾分类党员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到户,层层压实责任,人人抓好落实。实行以家庭+种养殖场+回收公司+无害化收集点共同联合分解、消化、分流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给每户村民配置10升的家庭用垃圾分类投放桶,设置6个规范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投放收集点全部硬底化和半围蔽处理,并搭建不锈钢雨棚,每个投放收集点按四类桶配置,制作清晰的宣传投放指引牌,设置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临时存放点,定期分类收运处置。锦山村现有沤肥点1个,共150多个沤肥坑,村民分类投放准确率达70%以上,锦山村已成为广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典范。
着力打造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新亮点
花都区以农村垃圾分类为依托,坚持把垃圾分类作为城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全区188条行政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助力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结合基层党建,强化政治统领。188条行政村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开展入户宣传,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动员全覆盖。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推进“一村一点,一镇一站”建设提升,完善生活垃圾投放和收运配套建设,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不断优化提升农村生活环境。三是结合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面貌。将垃圾分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综合治理,及时清理屋前屋后卫生死角,将垃圾分类投放,按需配置垃圾桶、转运车辆,改善收运站点等,加强垃圾及时清运,实现村内垃圾不乱堆乱放,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将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目前,农村已建立保洁队伍、实现常态化保洁,通过标准化转运站、收集点布点及收运车辆的覆盖,实现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个100%。农村保洁方式包括村委自行运行和外包保洁公司,农村保洁人员4000余人,日均生活垃圾量约1200吨。花都区炭步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力争在2020年8月底前完成整治。2019年以来,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要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全覆盖,全区188条行政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任务是创建14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率达20%以上,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95%以上。
健全分类体系,规范收运处置。按照“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模式,逐步加大了对各街镇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工作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各街镇建立了一整套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点建设、收集设备和转运车辆投入、压缩转运站及终处理设施建设等系列保障措施,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及处理系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2012年底起,农村推行“一村一点”、“一镇一站”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各村均已建成标准化生活垃圾收集点,广泛、灵活运用站点结合、直收直运的方式,并结合垃圾分类工作,配置分类垃圾桶点,全区自然村完成了“一村一点”和“一镇一站”建设任务,使我区的垃圾收运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化。
目前,垃圾转运方式是采取政府统一收运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城区四个街道区域内的垃圾转运由区环卫所统一负责,六个镇的垃圾转运由镇环卫部门或由社会化承包收运,垃圾收运体系正常高效有序运行。垃圾收运及处理模式:一是压缩站集中收集收运。该模式的垃圾收运过程是将各垃圾桶点、果皮箱内垃圾,通过垃圾收集手推车、电动三轮车送至各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然后通过桶装运输车运送到各镇的垃圾压缩站,经压缩后由垃圾运输转运车运至第五资源热力电厂。二是自压式压缩车收集收运。该模式的垃圾收运过程是采用不同吨位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收集各村垃圾点的垃圾,待自压式压缩车装满后运送至第五资源热力电厂。
坚持示范引领,整体覆盖推进。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2017年,选取新华街新华村和赤坭镇锦山村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方法。2018年在全区94条行政村(占全区50%)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并选取新华村、岐山村、竹洞村和红山村4条行政村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2019年创建7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全区188条行政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创建14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以示范村为引领,带动辖区农村深化开展垃圾分类,着力在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设施配置、投放收运、分类处理等方面形成特色、打造样板,为全面推进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好的经验做法。
规范源头分类,加强资源利用。建立了“三化四分类”的垃圾分类体系,按照“分类、回收、减量和无害化焚烧、填埋处理”的技术路线,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流程体系。
1、可回收物的处理。村民自行出售或者集中投放至垃圾分类桶,由企业在废品回收系统内充分利用,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资源化。
2、厨余垃圾的处理。村民将厨余垃圾投放至垃圾分类桶中,专车送至终端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花都区厨余垃圾预处理项目已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100吨。生物质处理厂将于2021年年底建成,采用厌氧发酵,产沼发电的工艺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厨余垃圾不出村、不出镇,就近就地沤肥处理,促进源头分流减量。
3、有害垃圾的处理。有害垃圾投放至垃圾分类桶,环卫部门定期收集或者电话预约的方式进行收集,专车转运至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进行暂存,积攒一定数量后,交由市指定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环保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4、其他垃圾的处理。其他垃圾投放至垃圾分类桶,直收直运、由环卫部门或环卫外包企业专车运至垃圾压缩转运站压缩脱水后,运至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根据各镇村的实际情况,花都区坚持厨余垃圾就地沤肥处理,提升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特色做法。目前,花都区建有农村沤肥点102个,沤肥坑711个,每天沤肥处理厨余垃圾约70吨。据统计,花都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率达20%以上。
加快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花都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花都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并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印发《广州市花都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试行)》和《2020年花都区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建立对镇街、村居、行业主管部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多层级考核制度,健全考核、通报、督导长效机制。通过区级配套经费根据考核排名对镇(街)、村居进行差别化补助。持续加强区、镇(街)、村联动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每月通报考核排名。
加强经费保障,提升配套设施。印发《广州市花都区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分配方案》,《广州市花都区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分配方案》等文件,统筹经费使用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安排专项经费加强农村收集点建设、农村示范创建、分类桶购置、加强宣传发动等,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水平。自2019年起,按照每个自然村不少于1个以上垃圾收集点标准配备,采取新建和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施升级改造相结合的方式逐村落实。现已完成农村新建改造收集点1473个,计划2020年底完善配套提升,优化村民投放垃圾体验。
网格化管理,强化党建统领。成立花都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长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街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各行政村成立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村书记为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形成由村委书记、村委副书记、生产队长、党员干部和村民组成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制度,负责组织落实、协调监督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员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印发《关于区领导挂点巡查督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实行区领导挂点巡查督导制度,从2020年1月起,由区领导带队实地督导,对全区所有机团单位、居住小区(社区)、农村及各行业实施全域全覆盖巡查督导。强化党建统领作用,发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提高村民参与度及满意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全民参与,创建垃圾分类文化长廊。一是组织召开垃圾分类试点宣传动员大会,对村民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让村民懂得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为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二是在农村幼儿园及小学举办“生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主题宣传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三是在村委和各个经济社设立垃圾分类固定宣传专栏,在公共场所张贴指示牌、投放分布图、分类指引图等,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做法,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四是创建垃圾分类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在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中心设置了垃圾分类讲堂,定期对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五是村社党员干部每月入户抽查村民垃圾分类准确率,定期进行“环境友好家庭评比”,对做得好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并在村委宣传栏的光荣榜上进行公示,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
近千万元!宁夏灵武市生活垃圾分类“设备+运营”项目开启招标程序2020-08-20
-
聚焦细节精准发力,北京市延庆区垃圾分类步入2.0“规范化”新阶段2020-08-20
-
湖州市南浔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罚!2020-08-20
-
数字治理第一城:垃圾分类我们这样干2020-08-19
-
兰州市西固区:为垃圾分家,与环保同行2020-08-19
-
兰州市召开2020年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2020-08-19
-
先观摩后开会,北京市海淀区垃圾分类“加速度”2020-08-19
-
锡林浩特市:随意填埋垃圾成隐患2020-08-19
-
113.88元/吨!维尔利环保乘借东风,拿下西安餐厨垃圾项目2020-08-19
-
因地制宜、对症施策,温州市探索建立自治型垃圾分类村居2020-08-19
-
青岛市市北区举办垃圾分类进社区实践活动2020-08-19
-
江西上饶市垃圾焚烧厂即将试运行,竟无项目经营者?2020-08-19
-
兰州市城关区:强化宣传推行垃圾分类“自觉化”2020-08-19
-
重庆市渝北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发展2020-08-19
-
镇江句容一污水塘成垃圾填埋点 垃圾遍地黑水横流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