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厦门:全链条、精细化垃圾分类,低值可回收物走上再生路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8-18 12:03:26
热度:55

厦门:全链条、精细化垃圾分类,低值可回收物走上再生路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其中一条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其中一条规定:各地要结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近期,厦门市启动了更加精细的垃圾分类工作,根据厦门市垃分办印发的《厦门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废塑料等5大品类的低值可回收物应投放到相应回收桶内,厦门市垃分办将根据新的评分标准进行考评。

《指导目录》出炉后,厦门市民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有何变化?市民是否主动愿意参与改变?前端分类好了,中端的运输环节和末端的处理环节是否已经跟上?在市场“失灵”的时候,用政府“有形之手”主动介入,是否能弥补缺陷?跟随小编,一起跟踪低值可回收物去向,揭秘低值可回收物的全过程分类链条的“嘉莲模式”。

居民将可回收物投放至蓝色桶内。

一、前端: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树立“众心细分类”的决心

1、推进内容:

嘉莲街道作为厦门市最早开展精细化分类工作的镇街,先行先试,勇于创新,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率先全市开展“精细化”垃圾分类综合试点工作。试点主要包含精细化分类、其他垃圾“倒袋”和定时定点投放三部分内容。

“精细化分类”即:让居民将原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的所有可回收物(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投放到蓝色可回收桶;其他垃圾“倒袋”即:将其他垃圾的袋装物倒入黄色桶内,将垃圾袋投入蓝色可回收桶,实现“应用尽用”;“定时定点”即:在规定时段内投放垃圾,其他时段统一进行“锁桶”(每日投放时间为7小时)。

2、取得成效:

自6月4日在辖内7个试点小区或单位推行以来,成效十分显著。从准确率看,较之以往有明显提升,达90%以上;从回收成效看,蓝色可回收桶的体积数占“精细化”分类前其他垃圾的46.7-70.1%;重量数占比为33.2-48.6%以上,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资源化”利用。在6月10日市垃分会议上,嘉莲街道“精细化”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得到了市、区垃分办的高度认可,被赞誉为“嘉莲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复制推广和进行考评。“嘉莲模式”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在于把握住以下四个重点环节。

3、具体做法:

(1)意识先导,以开拓创新作为“内燃器”。

针对居民提出“分类为了什么”和“分类后垃圾去哪里了”等问题,街道经前期调研、分析研究和问题查摆,认识到这种“只管投入、不计产出”的模式、“只顾前端分类、不管后端处理”的思路和“市区考评、基层盲然”的做法有待调整。为此,街道开展了如下工作:

a.多次走访末端处理企业,确认具备充分的后端处理能力;

b.及时与转运公司深入沟通,要求加大转运车辆调度力度确保及时收运;

c.逐个与社区、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进行思想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充分激励参与试点活动的自觉性。

d.街道、社区聘请专业环保讲师及末端资源化处理处理企业进社区,多场次的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主体:社区垃圾分类网格管理人员、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垃圾分类督导员等进行可回收物内容和回收物标准等进行培训,以便督导员、物业服务人员入户宣传、引导,并告知居民“垃圾去哪了”和“为用而分、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分类行动中来;也便于垃圾分类督导员有据可依进行督导。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