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一到雨季就“看海” “海绵城市”如何破解内涝难题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7-19 21:04:54
热度:95

一到雨季就“看海” “海绵城市”如何破解内涝难题入汛以来的一场场强降雨,让很多城市进入“看海模式”。上周五西安市多个路段均被雨水淹没。治理城市内涝,就要不断

入汛以来的一场场强降雨,让很多城市进入“看海模式”。上周五西安市多个路段均被雨水淹没。治理城市内涝,就要不断完善排水防涝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国家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几年时间过去,为什么一下雨我们的城市还得“看海”?

这边雨水“肆意流淌”那边雨水“回家”

7月10日下午,西安城区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挡住了侯晶晶接儿子放学的路。她赶紧给家人打电话,最终,公公打着伞、背着娃,跨过淹水的路口把孩子从学校接了出来。回家的路上,侯晶晶看向窗外,有的人挽起裤腿提着鞋“漂洋过海”。

据西安交警、气象局的官方信息显示,此次降雨中,降水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北和城东。因此,北二环全段沿线、未央路玄武路、西三环丰产路、太华路自强路由南向北、含元路十字、东二环南段上下桥口等多个路口启动了“看海”模式。截至当日19时,降雨产生的较大积水点达20处。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天下午4时,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丰邑大道上,雨水沿着道牙边的雨水口,流进了绿化带中。傍晚7时,雨渐渐停下。沣西新城的市政道路、街头广场、公园幽径都不见了雨水的踪迹,仅有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小区里的雨水花园留下了积水。这些水将渐渐渗入地下,为植物提供水分。

一边是雨水“肆意流淌”,另一边雨水则找到了“家”,其背后,海绵城市展现出了强大威力。所谓海绵城市,是指改变过去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

全省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59.6平方公里

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始于西咸新区。2015年2月,西咸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编制完成《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3年实施方案》,同年4月获批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6年3月,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铜川和宝鸡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要求两市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修订、完善其城市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思路、目标融入城市建设中。

2017年1月,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编制完成并发布,并于同年3月起正式实施。

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从2016年起,省财政每年筹资1亿元,与国家配套实施了省级海绵城市和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连续支持三年。2019年,为使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得到有效推广,省财政再筹资7000万元支持非试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省住建厅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59.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比例16.49%,部分地市建成区比例已达到了20%以上。

建设进度不理想成“短板”

“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虽已实施多年,但停留在规划层面的多,实际建设的少,点状试点的多、全域实施的少。”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局长谢慧莹指出,“曾经一遇暴雨就瘫痪的小寨十字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后,如今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多年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也通过了暴雨考验。

目前陕西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短板”。首先是规划编制不完善。截至2019年底,陕西省未能达到所有设市城市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目标。

其次是建设进度不理想。部分地市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比较低,离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目标任务差距较大。同时,除西安市、铜川市、汉中市建成区比例达到了20%以外,其他地市离2020年目标任务完成还存在较大差距。

“将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域落地,力争陕西省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建成区80%的目标要求。”谢慧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