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穿越古今看防涝 海绵化的“智慧”真不小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01:10:21
热度:65

穿越古今看防涝 海绵化的“智慧”真不小【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古有天井水渠,院池内河,现代也有海绵城市。我国早在古时候就有排雨水,防洪涝的思想,现代海绵城市建设也进行地有声有色。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古有天井水渠,院池内河,现代也有海绵城市。我国早在古时候就有排雨水,防洪涝的思想,现代海绵城市建设也进行地有声有色。未来,城市“海绵化”还将全面迎来智慧解决方案。

穿越古今看防涝 海绵化的“智慧”真不小
近日,小编偶然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写的是国家级旅游景区三坊七巷。既不是景区介绍,也没有旅游指南,文章落笔点是古人排涝的智慧。从整个建筑群落的布局看,从亭台楼阁、青石院池中寻。
三坊七巷目前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在这里,处处透露着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子,例如青石板之间方便渗水的间隙,路旁修建的渗水渠。
还有旧宅内的长方形露天天井以及院落中的池塘,都是用来引流和储水的,整个布局上看就是一个微型雨水收集系统。除此之外,古建筑的屋顶设计也参照“排水”需求,高屋脊、大坡度,便于雨水集中于庭院沟渠中,统一处置和利用。
实际上,这与现代海绵城市概念异曲同工,甚至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汲取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技术,建造雨水花园也好,搞屋顶绿化也好,或者是加设渗透缓冲带,都在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来,我国古代雨水收集做得巧,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也不少。不久前,马来西亚媒体还因城市突发洪水事件,点赞中国“海绵化”的防洪排涝思路。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8成面积以上,要达成“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目标。
虽然,海绵城市相关工程进行地如火如荼,但是仍有不少人并不理解这个概念。简单说,这种改造就是为了提高雨水渗透率、回收率和利用率,减少地面雨水径流量。城市化在改变地面结构的同时,也影响了雨水渗透,导致雨水落地成污,汇流入河,形成污染。
因此,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在重新改善生态环境对雨水的吸纳力,截断污水来源之一,消除“大雨看海”的城市顽疾。一来,城市水生态循环会趋向良性发展,二来,城市饮水安够得到进一步保障。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为什么有些地方成果显著,有些地方收效甚微,类似问题,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种条件上的差异,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各地仍需要“量体裁衣”,探索出佳解决之道。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过程,“海绵化”的过程。
专家表示,因地施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踩准的重点。无论是管廊建设规划,还是资本投入管控,又或者是雨水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地稳步推进很重要。
另外,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凸显,海绵城市也有了“智慧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模型化分析;数据的动态化采集;整个体系的即时智能化监控;一体化的云平台以及可交互的信息共享平台等。
在智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与“互联网+”的对接必不可少,强化数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是重要课题。与此同时,这也是完善雨水资源监测体系,提高全过程调度效率,增强交互体验和强化监管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