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一个上海家庭的“垃圾分类”观察笔记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1-29 20:03:49
热度:51

一个上海家庭的“垃圾分类”观察笔记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乱扔垃圾的个人将面临50-200元的罚款,社区“撤桶并点”,居民的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乱扔垃圾的个人将面临50-200元的罚款,社区“撤桶并点”,居民的生活垃圾必须定时定点投放,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因一直在外读书、工作,从未正式参与这项在家乡开展了半年多的环保行动。

我心中的疑惑是,垃圾分类会如何改变一个城市家庭的生活习惯?像我爸妈和我爷爷奶奶这样的中老年市民,是否真的会做好垃圾分类?他们如何判断这些复杂的生活垃圾的种类?而行为的规范是否真的能带来观念上的改变?

今年春节回上海过年的我,以一个闯入者的身份,把自己的家庭作为样本,体验并观察着“垃圾分类”在上海普通家庭中的实践。

垃圾分类后的家庭日常

我家是一个典型的由女性操持家务的家庭,我妈严根妹担任了垃圾分类的主要角色。施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她的一个日常生活片段是这样的:

晚上六点半或快七点的时候,我妈将饭桌上的残羹剩菜利落地倒进垃圾袋,又将干垃圾桶中的垃圾袋打结,我爸会接过一袋干垃圾,然后两人步行2分钟,来到小区门口的定时定点垃圾回收房。

小区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新京报记者 邵媛媛 摄

左手的房间专收湿垃圾,右手边是干垃圾房,中间立着一个洗手台,水龙头边是一瓶洗手液。在湿垃圾房,我妈会熟练地抓住塑料袋尾部,将残羹剩饭抖落进垃圾桶,转身将塑料袋抛进身后的干垃圾暂存区。

按照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要求,垃圾投放时间为每天早上7时30分-8时30分;晚上是19时-20时。我妈曾错过几次开放的时间,那几天,她赶去扔垃圾的样子就像一个上课迟到的小学生。有时因为去我奶奶家或其他事耽误了,回到自己家后,她到家了不进门,而是问我爸现在几点钟了,她要赶在规定时间前去扔自己家里的垃圾。通常她接过两袋垃圾后就又“蹬蹬蹬”地下楼。

事实上,定时定点扔垃圾的规定曾被不少人诟病,尤其是过着“996”生活的年轻人。但志愿者也告诉我,如果错过规定时间,也可以把垃圾放在门口,因为志愿者会去检查,发现有垃圾就会帮着扔掉。

在这样的上海老式小区,邻里之间很容易相熟,来扔垃圾的居民总会与志愿者寒暄两句,志愿者阿姨也是小区的熟面孔了,总是热情地帮老年人一起扔垃圾。

但情况也并不常是如此,至少在刚施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居民总是“干的湿的一起扔”, “一个垃圾袋里什么垃圾都有”。让志愿者们不得不用钳子把垃圾夹出来分类。幸好绝大多数居民在半年的时间里变得自觉了。

而我妈的挑战则来自于我。这几天,我常常把因为自己嘴馋所制造的垃圾用来检验她是否是一名合格的上海市民。

“姆妈,瓜子壳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我嗑的瓜子壳堆成了一座小山,下面垫着一张餐巾纸。

“湿垃圾,餐巾纸是干垃圾。”

但瓜子壳是湿垃圾的答案看起来值得商榷,毕竟它是干的。我迅速在手机上搜索了相关问题,——“属于易腐垃圾,是湿垃圾的一种。”

我又晃动着刚喝完的牛奶盒问,“这是干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我妈把盒子往我脚边的干垃圾桶里一丢, “如果牛奶盒要做可回收垃圾,必须要把里面的牛奶倒光,洗净并且晾干。”

小区内另一个定点投放点。新京报记者 邵媛媛 摄

去年7月,我回上海短暂小住了几天,给我妈带来不少麻烦。我随手一扔的一杯未喝完的珍珠奶茶,会被我妈从垃圾桶里重新捡起进行分类:奶茶倒入下水道,“珍珠”丢进湿垃圾桶,吸管和杯子是干垃圾。

我妈除了在强制分类后在家中添置了一个专门盛放厨余的湿垃圾桶外,还腾空了厨房的一个抽屉,用来专门收集电池、过期化妆品等有害垃圾,在阳台上设定了一个专门收纳可回收垃圾的区域。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