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保设备网 > 环保新闻 > 案例丨可看、可学、可复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化快速成肥模式

案例丨可看、可学、可复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化快速成肥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12:04:37   浏览次数:62
核心提示:关于案例丨可看、可学、可复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化快速成肥模式的最新消息:58万人口,409个村,20个社区,金华市浦江县用不到5000万元的成本,摸着石头过河,党建引领、全域推进、机器快速成肥,探索哪种办法管用就用哪种办法,5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破解


58万人口,409个村,20个社区,金华市浦江县用不到5000万元的成本,摸着石头过河,党建引领、全域推进、机器快速成肥,探索哪种办法管用就用哪种办法,5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分类难、处理终端处置难、长效巩固难等问题,成功摸索出一套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化快速成肥模式。

一、基本做法

四分两拣,简单易懂,让老百姓知道怎么分,科学设置简单易学的“四分两拣”流程,让老百姓知道垃圾分类是什么、怎么分。“四分”是指将生活垃圾分为易腐、不易腐、可卖、不可卖四种,“两拣”是指“农户一次分类,分拣员二次分拣”。

1、保洁员托底,专业负责。

全县共有1500余名农村保洁员,每天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清运,并落实“二次分拣”制度,对农户初次分类后的垃圾再次进行分拣,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减量率。村(社区)支部值班党员和保洁员,每天对农户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初评,按“好、中、差、很差”等级,现场记录在“垃圾分类日查表”中,定期公开公布。


 全社会动员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2、回收企业参与,再生利用。

浦江积极鼓励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市场化,并进行规范管理,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目前全县共有市场化回收企业25家,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达350吨。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从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机械处置,快速成肥,让老百姓主动分,浦江根据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土地资源紧张的县情,采取了以机械处理为主、阳光堆肥为辅的处置模式,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其中,采用机械发酵模式的生态处理中心占地少,每个乡镇(街道)建1—2个即可满足所在区域需求;无污染,没有异臭;全天候,运行不受天气影响;成肥快,48小时即可出肥;易接受,老百姓排队领取有机肥。同时,可以有效监督、倒逼村民前端垃圾分类工作。

全县已建成16座生态处理中心(每个乡镇街道各1座,城区1座),18座阳光房,覆盖全县429个村(社区)。其中,生态处理中心共配备了18台粉碎机、53台微生物发酵设备,全县日均处理易腐垃圾200余吨,每年可节省垃圾清运、废水处理等费用820余万元,同时产生有机肥效益300余万元。

3、城乡并进,全域覆盖,让老百姓习惯分。

一是农村率先实现全覆盖。2014年9月,在郑家坞镇全镇、檀溪镇大坎村、杭坪镇薛下庄村先行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由此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在经过不断试点探索、总结推广后,2015年12月,全县409个行政村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二是区域先行带动引领。不同于农村,城区垃圾分类涉及面广,人群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强,在前期充分试点的情况下,浦江积极借助机制的支点,结合党建,抓好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影响力较大的区域,让重点区域先行示范,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017年5月,浦江县召开了全县机关单位动员会,下发了《浦江县城区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争当“四大员”,助推垃圾分类全覆盖集中行动。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小手拉大手,为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铺开奠定基础。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速成 可看


[ 环保设备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我国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和利用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工艺现状
推荐环保设备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