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保设备网 > 环保新闻 > 全文实录 | 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新闻发布会实录

全文实录 | 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新闻发布会实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2 10:01:09   浏览次数:225
核心提示:2021年11月12日关于全文实录 | 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新闻发布会实录的最新消息:为全面落实新《固废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固废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着力建设危险

为全面落实新《固废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固废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着力建设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进行全环节全过程管理。2021年11月11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设背景及主要功能。
  孙健: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在全国实现了“三个率先”和“三大变革”。率先在全省域推行“电子二维码”管理;率先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控;率先做到供需双方线上直接交易,以及申报方式变革,变之前的月度、季度、年度事后补报为现在实时申报,解决了底数不清问题。管理方式变革,变过去案发被动发现问题为现在及时预警提醒,解决情况不明问题。服务方式变革,变过去企业主动申报方才纳入服务对象,为通过收集体系建设提供“地毯式”服务做到应管尽管,解决监管盲区问题。为提升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守好安全处置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杨新芝处长、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钱亚洲主任、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吴昌子主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我是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孙健。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杨新芝处长介绍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设背景。
  杨新芝: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修订的《固废法》信息化建设要求以及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近年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全国率先推进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强化环境监管能力。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设背景情况:
  一、系统建设依据
  一是新修订的《固废法》为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固废法》第十六条、第七十五条明确提出了由政府部门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采用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等手段进行危险废物管理的要求。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各地要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
  三是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强化危废监管的具体措施。自响水“3.21”事故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去年省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巡视反馈意见也指出危险废物数据存在“采集准确性、可信度,漏报少报不报”等问题。吴政隆书记作出了有关“拿出危废污染源监管的硬措施,确保从危废产生、存储、运输到处理处置等全过程、全流程、全周期安全可控”的批示要求。
  二、全省危险废物基本概况
  我省工业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危险废物产生量长期处于高位,是全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任务重、压力大的地区之一。2020年,全省申报产生危废单位共有4万余家,申报产废量600多万吨,申报单位数和产废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危废利用处置能力1500万吨/年,总体能够满足全省实际需求。
  同时,我省继续加大涉危险废物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2万人次,开展执法检查1.3万余次,办理涉危废案件1000余起,罚款1.3亿元。公安机关累计侦破涉危废刑事案件12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90人,始终保持对涉危废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三、系统建设情况
  针对我省危险废物面临的复杂形势,为深入解决危废监管、处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目标,在全国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坚持“边调研、边试点、边开发、边探索、边推广”的工作基调,积极探索建设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我厅固体处、固管中心、监控中心三家单位积极推进,先后召开厅长专题会议6次、协调推进会67次、地方座谈会15次、现场推进会3次。2020年11月18日系统主体功能上线试运行,今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涉危废企业已纳入系统管理,系统数据整体迁移至省大数据中心,于7月10日正式运行。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是集危废实时申报、过程追踪、视频监控、提醒预警、自由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管理和监督平台。
  截至目前,系统企业用户为4.6万余家、危废产生源25.5万个、危废贮存设施6.6万个,转移11.8万批次,转移量147.3万吨。系统日均访问量40多万次、访客数1.5万人、平均停留时间20分钟,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用户使用度最活跃的平台。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强化系统数据运用,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的完整信息链,为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做好信息支撑。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孙健:下面,请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钱亚洲主任介绍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主体功能。
  钱亚洲:大家上午好!刚才固体处杨处长介绍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设背景情况,接下来,我来介绍系统主要功能。系统架构为“1+N”(“1”即数据协同管理和智能决策分析智能监管平台,“N”即数据监控、视频监控、工况监控等多维度监控系统),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进行全环节管理,目标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控,为提升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守好安全处置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系统的特色功能主要包括:
  一、危废源头“一网打尽”,确保应管尽管。
  根据废物来源建立企业来源、政府来源、应急来源等分类管控机制,从源头上堵住危废监管漏洞。企业来源危废根据危险废物产生量、危险特性和行业特征等实行分级分类申报,改变传统的“月报、季报、年报”申报模式为实时申报,将繁琐的危废数据“化整为零”,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对面广量大的小散源,鼓励地方自建小微收集平台与省系统对接,提供危废辅助申报“环保管家”服务,有效拓展危废收集区域和种类。政府来源和应急来源危废以政府申报为主体,对收缴查获、不明来源、应急处置等存量源危废实行兜底监管,政府部门上传处置方案,将存量源危废逐包装录入系统,做到“清楚申报、规范转移、安全处置”。同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豁免利用处置单位经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后纳入系统,根据设定的豁免流程转移危废,严防“体外循环”。也就是说,今后全省危险废物无论种类多少、数量大小还是来自何处,均纳入系统线上监管,真正做到应管尽管。
  二、涉废企业“码上管理”,确保全程可溯
  针对各类检查巡查反馈的“危废数据采集准确性、可信度不高,漏报少报不报等”问题,我省下大力气拿出监管的硬措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对全省4万多家涉废企业开展“四清单”、“六环节”和“码上管理”。
  建立涉废单位产生源、贮存设施、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和利用处置设施“四清单”,健全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委外转移、利用处置、利用处置后“六环节”全周期管理机制。将传统的危废标签改为二维码电子标签,从产废端开始所有危险废物按包装建立电子二维码身份证,实现危废全过程“码”上管理的监管模式。任何人员都可通过扫码查看危废各个环节流转过程,实现危险废物“快递式”的全生命周期追溯。
  产废环节对危废产生源和包装分别实行绿色、橙色标识(含二维码)编号管理,通过二维码关联设施信息和包装信息,实时记录危险废物的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产废企业清楚明白危废“在哪产生、放在哪里,去了哪里”。贮存环节实行贮存设施黄色标识(含二维码)编号管理,每件危废必须扫码入库,系统通过二维码信息,建立从产生到贮存的追踪链条。对重点涉废单位(年产生1000吨以上产废单位及经营单位)的贮存设施出入口、仓库内部、运输通道等关键点位进行视频监控,目前已接入1335家企业视频。自行利用处置环节实行自建利用处置设施绿色标识(含二维码)编号管理,企业通过扫码实现快速填报危废自行利用处置情况,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转移环节做到“网上转,全留痕”。
  省内转移,产废单位在转移出库时对运输工具开展“五必查”,对车辆及驾驶人运输资质、装载危废适用类别等内容进行检查。经营单位通过手机端“江苏环保脸谱”微信小程序按危废包装扫码签收,拍照上传现场照片,系统自动定位签收地点实际坐标,印证转移联单接收地址是否与拍照地址相符。经营单位超过48小时不扫码签收的,系统自动禁止其他转移行为。另外,为督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国家要求,对企业违反许可条件和污染防治措施情形的,系统将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接收危险废物,防范环境危害发生或扩大。
  比如,计划对未按入场分析标准接收危险废物、接收无二维码危险废物或扫码签收弄虚作假以及未按规定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等行为超过3批次及以上的,系统拟暂停接收危险废物服务功能30天。跨省转移,主动衔接跨省转移审批系统,对接国家危废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危废跨省移出和移入情况。跨省移入危废在贮存前按我省要求制作粘贴橙色标识(含二维码),经营单位清晰了解危废“有何特性、怎么分析、如何处置”。利用处置环节做到“真处理,全闭环”。
  危废利用处置设施实行绿色标识(含二维码)编号管理,每件危废通过扫码,选择不同编号的利用处置设施,出库完成最终处理。利用处置后环节设置独立申报流程,经营单位按日如实申报再生产品、不按固体废物管理产物、一般固废、次生危废产生、贮存和去向情况,申报信息将与许可信息关联,实行闭环管理。也就是说,在江苏,每袋(桶)危险废物都有自己的“电子二维码身份证”,其停留的每个地方也有“电子二维码”监管。
  三、管理部门“智慧监管”,确保风险可控
  聚焦危废监管需求,不断拓展“互联网+监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数字化、可视化,非现场、不接触”监管水平。强化数据应用。全面开展系统数据分析挖掘与应用,深化焚烧设施工况、视频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应用能力,对危废利用处置设施不正常运行、危废超期贮存、超量贮存、异常转移等异常情况,根据风险指标评估体系进行相对应的预警与应急响应,实现各类风险即时预警提醒。强化区域监控。建立全省危险废物“一张网”,基于大数据、GIS、可视化技术提供多维度、多层面的危废信息与画面展示,开展可视化分析,包括区域危废分析专题、企业分析评价专题、风险预警分析专题、企业综合监控专题、视频监控分析、数据交换专题等,便于管理人员直观、立体掌握危废的总体情况,实行危废数字化管理。统一指挥调度。
  系统纳入省-市-县-乡(镇)共用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视频会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提升危废执法指挥调度能力及执法精度,切实提高省市协同作战能力。互联融合共享。与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对接,共享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管理计划、申报、转移等信息,实现危废跨省转移联单电子化。对接省化治办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系统,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单位信息;与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加强对全省危险废物转移的协同监管。以上“智慧监管”举措能有效化解基层“没人管、不会管”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建设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实现全省危废产生情况明了、贮存风险低、转移可追溯、利用处置全闭环,切实提升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处置水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在日趋严格的固废监管新形势下,我省将继续推进系统建设,为全国提供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理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最后,谨向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孙健:下面有请各位记者朋友进行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许海燕:听了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基于“一企一档”(企业“环保脸谱”)向企业提供了电脑、手机和微信小程序等多种申报方式。我们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孙健:这个问题请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吴昌子主任回答。
  吴昌子:江苏企业“环保脸谱”,是我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依法依规监管和有力有效服务的有机集合。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整合了企业填报的各类生态环境业务系统,这当中就包括了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企业只需要使用“环保脸谱”或者“一企一档”的账户登录,就可以开展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填报,也可以查看自己填报的内容及历史记录。
  目前,全省已有5.6万家企业通过“环保脸谱”进行相关业务申报,累计登录次数达百万余次。今年9月至今,全省已有4.6万家企业通过“环保脸谱”使用“危废管理”,使用次数达76.7万次,有448家经营单位已使用微信小程序完成危废扫码签收,已签收4.8万笔联单、68万批次。
  此外,我们也正在开发进一步的功能,比如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发现的问题预警,通过该系统自动推送给企业,企业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查看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做到及时提醒、及时整改,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也帮助企业守法。
  南京晨报记者刘通:我们知道根据《固废法》,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记录簿等制度构成了危险废物管理的基本制度,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也很早实现上述制度的信息化管理。我想请问为什么要开发建设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对危险废物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通过什么措施来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控?
  孙健:这个问题请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钱亚洲主任回答。
  钱亚洲:我们知道根据《固废法》,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记录簿等制度构成了危险废物管理的基本制度,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也很早实现上述制度的信息化管理。我想请问为什么要开发建设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对危险废物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通过什么措施来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控?
  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到委外转移、集中利用处置、利用处置后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江苏原有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记录等信息化管理模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信息申报不及时、危险废物不能追溯跟踪等,某种程度上还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涉废案件还是频发。为此,必须加快开发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平台,通过全生命周期监管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新系统重点抓住了三个关键举措,即“实时申报、全过程追踪、智能化监管”。
  1、实时申报。改危险废物产生“月度、季度、年度”申报为实时申报,这是现行危废管理制度的一大变革,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江苏率先做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危险废物产生即申报,系统为每袋(桶)危险废物自动生成唯一的“危险废物电子监管二维码”身份证,并打印、粘贴于危险废物包装物上,记录其相关产生来源、理化特性、包装方式、数量等信息。整个过程信息记录完整,责任明晰到危险废物产生一线操作人员,实现“源头管理精细化”工作目标,压缩人为数据造假空间,做到“底数凊”,提升监管效率。
  2、全过程追溯。危险废物产生后,系统通过“电子监管二维码”详细记录其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和次生产物等过程的发生时间、相关设施、操作人员等信息,实现全过程留痕。管理人员或公众可通过微信扫码查看详细信息。产废单位也可随时掌握产生多少危废、放在哪里,转移给谁,有没有到利用处置单位,有没有被利用处置掉,每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是谁。经营单位随时知道接收的危废来自哪里,是不是这个产废单位的,与联单信息是不是吻合。监管部门通过线上查询、线下扫码,开展远程实时监控,随时可以掌握危废存量状况,实现智能化、即时化、流程化监管,及时及早发现违规违法行为。系统为各类人员对危险废物“情况明”搭建了载体。
  3、智能化监管。通过对申报数据、工况数据、视频图像等不同维度信息之间的比对、印证,为每家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画像,建立内在规律,一旦出现反常现象,系统及时预警提醒,监管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由被动式监管向主动式监管转变,同时,确保区域危废从产生到处置等各个环节“看得清、查得清、管得清”。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与应用,也可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严守法律法规底线。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查多:我理解全生命周期监管更加精细化,从以前的按月申报升级为每个危险废物包装物建立“电子监管二维码”身份证,通过信息系统追踪每包危险废物的流向,确保每包危险废物都处在监管部门严密监控之下,从顶层设计层面尽可能堵塞监管漏洞。我想请问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大“放管服”力度、营造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按包装物申报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有没有增加企业负担?
  孙健:这个问题请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钱亚洲主任回答。
  钱亚洲:首先,从系统推广使用反馈情况看,实施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并不会额外增加企业的管理负担。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按照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盛装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或其他包装材料上必须粘贴包含危废名称、种类、批次号、重量等信息的标识标签,通过标签在危废实物和台账记录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往这类工作依靠人工逐包填写,并制作对应的纸质台账,再汇总计算月度危险废物产生及流向情况。现在该项工作通过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完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申报准确性,降低了人工操作易出差错的弊病。比如,苏州有家企业有200多个危险废物产生源,过去要4个人做台账,现在使用系统后,台账管理人员仅需1人。
  二是危废产生者和利用处置者之间充分信息共享,减少了信息重新收集的过程,降低了企业工作量。危废利用处置之前往往需要先对危险废物危险特性、理化特性、成分进行分析,原先由于产生和利用处置之间信息不共享,利用处置方接收之前都要通过资料查询都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为检测分析提供背景依据,工作量很大。现在通过“电子监管二维码”,共享产生源信息,比对与废物产生相关的产品、原辅材料、工艺工序等信息,很容易完成检测分析资料的收集工作,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三是推动全生命周期监管,也是更好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大力营造营商环境的最有效手段。原先危险废物产生后需要贴张标签,转移至经营单位后再要贴张标签,现在从一产生危废系统就自动生成“电子监管二维码”这个身份信息并贯穿始终,更好的服务企业需要,节约了生产运行成本。原先废物一旦出厂,企业很难及时掌握其流向情况,现在可通过“电子监管二维码”,清楚什么时间危废放在哪里,什么时间又去了哪里,操作人员是谁,追溯体系完善,责任关系清晰,“废物、地点、责任人、时间”四位一体,防止废物非法转移,减少了涉废案件发生的几率,为企业在江苏创业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保障。
  扬子晚报记者曹卢杰:前几年大家提到危险废物处置,可能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处置价格高,我们了解到,今年处置价格下降很厉害,广大产废企业收益明显。我想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在推动危废处置成本市场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孙健:这个问题请省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杨新芝处长回答。
  杨新芝:2013年—2021年,全省危废处置价格呈“抛物线”式波动先涨后跌。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将“非法排放、倾倒、处理3吨以上危废”入刑,危废处置量剧增,处置供应能力远小于需求,处置价格爆发式增长,至2018年达到顶峰。2019-2021年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今年焚烧、柔性填埋和刚性填埋平均价格降至3000元/吨、1900元/吨和4500元/吨,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0%、45.7%和22.4%,在长三角地区处于合理水平,危险废物处置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推动危险废物处置价格下降,省厅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持续推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提升。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江苏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方案》,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纳入本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统筹推进,每年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将各地能力建设纳入地方政府责任书考核,申请省级环保引导资金扶持地方危废集中处置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对危废集中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省内危废处置能力提升。截止2021年10月,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232.7万吨/年,约为处置需求的1.8倍。
  二是稳步提高源头治理水平。近年来,我省加大危废源头治理力度,对危废经营单位和年产生量100吨以上的产废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危险废物循环利用和内部减量。同时,鼓励产废量大的企业新建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0家企业自建焚烧设施,设计能力185.5万吨/年。危废源头减量和自行处置能力增加,大幅减少了需要委外处置的危废量。
  三是推动供需双方“畅行交易”。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是造成市场“壁垒”的直接原因,也是极易造成非法转移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在当前利用处置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形下,推动危废利用处置“畅行”交易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们利用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建立了信息发布机制,经营单位、产废单位可在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利用处置的危废种类、数量、意向价格等信息;实时推送信息,产废单位发布信息后,系统自动选择适配的危废许可证单位,优先推送可资源化利用的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发布供求信息后,自动推送产废单位发布的需求信息。促进交易达成,系统根据经营单位和产废单位发布的供需信息,按照类别匹配、距离优先的原则,向其提供适合的交易对象,实现自主选择、自由交易、自动留痕。10月份当月,产废单位发布需求信息12条,经营单位发布供应信息351条,达成交易8笔,交易数量近30吨。
  孙健: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就发布到这里。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关注,也感谢大家广为传播。谢谢!
  供稿: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 、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原标题:全文实录 | 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新闻发布会实录
 


[ 环保设备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我国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和利用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工艺现状
推荐环保设备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