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保设备网 > 环保新闻 > 深度解码“能耗双控”

深度解码“能耗双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1 22:06:47   浏览次数:51
核心提示:2021年10月11日关于深度解码“能耗双控”的最新消息:讯:1、 政策:“能耗双控”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能耗双控”制度是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的双控制,最早于 2015 年 10 月党的十


讯:1、 政策:“能耗双控”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能耗双控”制度是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的双控制,最早于 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随着 2020 年 9 月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后,能耗双控制度被赋予了时代新 的内涵,政策效力日益得到加强。

1.1、 “能耗双控”脱胎于“节能减排”,双碳目标下被 赋予新内涵

“能耗双控”脱胎于“节能减排”政策,最早在“十一五”期间就被列为五年 规划的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开始正式实施,“十四五”时期在双碳目标下 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历史沿革来看,“能耗双控”制度最早脱胎于“十一五”时 期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下, “十一五”规划中我国首次将“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减少 10%”两项列为约束性指标。

通过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做好钢铁、 煤炭、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升级工作,技术节能成为“十一五”时期“节能 减排”的主要抓手。“十二五”时期在进一步约束“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6%”的 背景下,首次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 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等手段,结构节能的作用不断强化。“十三五” 时期“能耗双控”制度开始正式实施,明确“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5%”、“能源消 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之内”的要求,能源消费革命加速推进。“十四五” 时期在双碳目标的总体要求下,“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并被赋予了新的内 涵,明确“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我国减碳工作按下了 加速键。总的来看,我国针对“能耗双控”制度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去十五 年以来在不断细化完善。

“能耗双控”制度是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的主要抓手,未来在政策施行 层面将更加健全成熟。为了更好实现“3060”双碳目标,国务院在 2020 年 12 月正式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要求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 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被摆 在首位,而能耗双控制度则确立为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的最主要抓手。

当 前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主要有三大举措,一是对各级地方政府 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并进行监督考核;二是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 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全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三是对重点 用能单位分解能耗双控目标,开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 能管理。中长期维度看,能耗双控制度在未来的政策施行层面将更加健全成熟, “三步走”的政策脉络清晰明确。一是到 2025 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 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二是到 2030 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 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 化;三是到 2035 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 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

从政策成效来看,在“节能减排”、“能耗双控”要求下,过去十五年以来我国 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费总量并实现了单位 GDP 能 耗的平稳下降。2005-2020 年我国在实现 GDP 从 16 万亿增长到 91 万亿的背景下, 节能降耗工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2005-2020 年我国能 源消费总量仅从26.1亿吨增长到49.8亿吨,90.5%的增速远低于同期GDP约470% 的增长幅度。从能源消费强度来看,2005-2020 年我国单位 GDP 能耗始终保持稳 中有降的态势,从 2005 年 1 吨标准煤/万元一路下行至 2020 年 0.571 吨标准煤/ 万元,下行幅度达到 43%。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过去 15 年随着能源转型步伐 的加快,能源结构也得以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已经从 2005 年的 7.4% 提升至 2020 年的 15.9%,而原煤占比下降幅度达到 15.6 个百分点。

双碳目标下“能耗双控”制度势在必行,且力度将有所加强。从“十三五”时 期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2020 年我国 49.8 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总量符 合不超过 50 亿吨的约束线,水电、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已经达 到 15.9%,同样高于“十三五”达到 15%的约束性要求。但在强度指标方面,我 国单位 GDP 能耗仅下降 13.7%,略低于 15%的要求。伴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 确立,后续“能耗双控”制度势在必行,且力度将有所加强。

我们汇总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以及国家部委文件中提到的中长期主要能源 指标要求,发现绝大多数指标在后续 5-10 年的压降幅度均超过过去 5 年。具体 来看,能源消费总量指标方面,2016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 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目标要求“到 2030 年,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 60 亿吨标准煤以内”。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49.8 亿吨标准煤,这说明在 未来十年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幅空间仅为 20.5%,年化增幅仅为 1.88%,而在 2010-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化增速为 3.28%,未来十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压力较大。

非化石能源占比方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 比达到 20%,2020 年底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强调到 2030 年非化 石能源占比达到 25%。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9%,这表明到 2025 年该指标需要提高 4.1 个百分点、到 2030 年提高 9.1 个百分点,但过去 5 年、 1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仅分别提升 3.9、6.5 个百分点。此外,在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 GDP 能耗指标方面,未来 5-10 年的要求同样有所加码。总 的来看,未来 5-10 年在双碳目标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减碳工作明显加速,对“能 耗双控”政策的力度要求毫无疑问会加强。

1.2、 近期“能耗双控”按下加速键,政策效能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能耗双控”按下加速键,“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和“红黄绿” 灯预警机制为两大主要手段,更加注重过程管理。2010 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 开始根据各地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公布晴雨表,2016 年后变更为各地区“能耗 双控”目标的完成情况。但由于之前政策的公布频率不固定,政府和市场的关注 度较低。2021 年以来,“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周期从年度改为季度, 采取“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的机制,决策层对“能耗双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得 到明显提升。当前国家发改委采取“红黄绿”灯预警机制对各地区“能耗双控” 实施考核,对形势十分严峻,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且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大于 10%的地区给出“红灯”一级预警;对形势比较严峻,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且 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小于 10%的地区给出“黄灯”二级预警;对进展顺利、完成 双控进度目标的地区给出“绿灯”三级预警。

8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无论是强度还是总量目标,今年以来进展顺利的省份数量相比去年明显减少, “能耗双控”政策执行日益趋严。今年 6 月发改委首次按季度印发了《各地区 2021 年一季度“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其中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 面,青海、宁夏等七个地区为一级预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江苏、浙江等 六省为一级预警。但由于季度考核机制属于首次推出,地方政府对政策理解存在 滞后性,且发改委仅要求地方政府“深刻反思”,并未出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措 施,所以在一季度的晴雨表公布后,并未能引起地方政府的强烈重视。

8 月 17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表中显示在能耗强度目标完成方面,30 个受考核的省级行政区中,上半年仅有 11 个省份进展顺利,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等 9 个省份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 反升,被给予一级预警。同时针对这 9 个省份,发改委明确规定今年暂停国家规 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确保完成今年的能耗双 控任务。在能耗总量目标完成方面,青海、宁夏、广西等 8 个省份同样被给予一 级预警,其中仅有湖北省情况特殊,主要是在今年上半年加速上马去年受疫情冲 击下的未开工项目。此外,纵向对比来看,当前无论是强度还是总量目标,今年 以来进展顺利的省份数量同 2020 年 Q3 相比均出现明显减少,特别是能耗强度目 标,三级预警省份从 2020 年 Q3 的 19 个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 11 个。

9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实现了 对能耗双控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将“能耗双控”制度与新能源的发展紧密结合 起来。本次对“能耗双控”制度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 求,政策调整后对于能源消耗总量的考核更加具有弹性,放开了对总量指标的约 束,强化了对强度指标的约束性,并扩大了新能源的抵扣额度,成功地将“能耗 双控”制度与我国新能源的推广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 量双控制度方案》对现有制度的核心调整是增加了部分地区不纳入“能耗双控” 考核的能耗指标。

具体来看,在 2016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 排综合工作方案》中首次提出“对超出规划部分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目标考核”,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抵扣政策开始显现雏形。2019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 制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对于实际完成消纳量超过本区域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对 应消纳量的省份,超出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的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双控”考 核。而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规定了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 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能 耗双控”考核。总的来看,本次方案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不纳入“能耗双控”考 核的基准线,突出了“重强度、轻总量”的能耗监管思路。

2020 年全国 30 个纳入考核的省份当中,有 20 个省份超额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 的消纳比重,根据推算在新制度下有望新增 1184 亿千瓦时的额外能耗指标。根 据《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的新政策,对于达到可再生能 源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的省份,较旧制度将获得更多的能耗指标。我们统计了 2020 年全国 30 个纳入考核的省份当中,共有 20 个省份超额完成了可再生能源 电力的消纳比重。按照 2020 年的数据进行推算,新制度下全国有望新增 1184 亿千瓦时的额外能耗指标,尤其广东、浙江、江苏等传统耗能大省的额外能耗指 标增幅显著。总的来看,在新的“能耗双控”制度下,将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生 产与消费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生产端方面,地方政府将更加积极主动把本地的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至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之上,从而获得更多不纳入 考核的能耗指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期。需求端方面, 由于新方案放松了对能耗总量的严格限制,对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也有较大的促进 作用。

1.3、 监管趋严叠加用电紧缺,地方政府“限电限产” 政策持续加码

回溯历史,在遭到发改委“能耗双控”预警后,地方政府立即采取最严厉的行 政手段加以控制是常规选择,2019 年未达标的内蒙古即是典型。由于 2020 年的 特殊性,直至 2021 年 2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才公布 2019 年度各省份“能耗双控” 的考核结果,全国仅内蒙古未完成双控任务而被通报批评。随后内蒙古政府反映 迅速,2 月 9 日就召开“自治区能耗双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先行确定了 2021 年 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以内的目 标任务,并强调要形成“十四五”能耗双控工作“一揽子”政策体系。3 月 9 日 内蒙古率先公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 明确提出 1)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2)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 3)提 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等多项工作要求。

特别是在“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 整”方面,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提高产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 过剩产能成为内蒙古开展“能耗双控”的主要抓手。由于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大 宗商品生产区,且双控细则中限制了多种商品的产能规模,所以内蒙古“能耗双 控”政策的加码对上半年部分大宗商品出现量缩价升现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 结果来看,被预警后内蒙古采取的严厉手段是有效的,今年上半年的两次双控考 核内蒙古均被评为三级预警。总的来看,内蒙古的例子表明当前地方政府已经形 成“预警-治理-达标”的“能耗双控”治理机制,所以上半年双控考核较差的省 份在 8-9 月大幅度开展“能耗双控”治理是符合常规的。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8 月下旬以来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整改措施以确保完成 “能耗双控”目标,“限电限产”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策抓手。在 8 月国家发 改委发出“能耗双控”预警后,各省市快速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整改措施以确保完 成今年的“能耗双控”目标,对高耗能行业的限电限产接踵而至。从发布政策的 省份来看,上半年 9 个被一级预警的省份均迅速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最严厉的行 政手段加以整改省内的高耗能行业。除此之外,浙江、河南、四川等被二级预警 的省份也开始采取限产措施以确保完成今年的双控目标,地方政府主动调控的积 极性在增加。

从限产的持续时间来看,本轮限产时长超预期,尽管绝大多数省份 当前的限产限电日期截止到 10 月国庆节后,但像云南、宁夏、四川等省份的限 产限电将持续更久,比如宁夏直接宣布“高耗能企业停限产 1 个月”,云南对钢 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产量限制直接规定到今年年底,不排除后续部分省份延 长限电限产措施的可能性。从限电限产主要针对的行业来看,除广东、宁夏等省 份采取对全社会限电的方式之外,绝大多数省份的双限措施主要针对高碳排、高 耗能行业,包括电解铝、水泥、钢铁、化工等,采取的措施按照强弱程度也分为 直接停产、压降产能、分时段限电、错峰生产等。总的来看,在“能耗双控”的 政策目标要求下,地方政府采取的限电限产措施导致部分大宗商品产量受限,且 政策的高压态势使市场对商品供需持续错配的预期不断强化,导致周期品价格不 断上涨。

除中央预警外,近期地方政府“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加码的另一大原 因是当前供电关系的紧张,主要由煤炭供需缺口的放大以及部分地区非化石能 源发电不足导致。除去遭到发改委预警后的必须整改外,当前供电关系的紧张同 样是近期地方政府采取“限电限产”措施的一大原因。通过“能耗双控”其实有 利于解决短期的缺煤缺电问题,在供电紧张的背景下,减少居民端用电是断不可 行的,为了保证民生稳定,只能对高耗能、高耗电的企业产量进行限制,所以不 排除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能耗双控”政策来实现省内有限电量的合理分配。

今年 以来我国供电紧张的现象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是在制造业对用电量仍保持较高需 求的背景下,煤炭供需缺口的放大以及部分地区新能源发电不足导致缺电现象产生。8 月我国工业增加值两年年化增速为 5.4%,但发电量增速仅为 0.2%,能源 不足成为限电的主要矛盾。具体来看,需求端方面,由于上半年我国仍处于经济 复苏进程中,制造业的高景气保证了对用电量的高需求。今年 1-8 月我国全社会 累计用电量两年年化增速为 7.4%,近十年以来仅次于 2018 年 1-8 月的累计增速 水平。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今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同样高于过去几年同期水平, 用电需求持续保持高位。但在供给端,煤炭供需缺口的放大以及部分地区新能源 发电不足两大因素导致电力供给不足。一方面,由于国际进口受限、煤炭安全问 题困扰生产,叠加火电需求旺盛带动煤炭消费,当前煤炭库存已经接近近十年低 位,供需缺口持续放大;另一方面,今年西南地区气候偏干旱,降水不足导致水 力发电不及预期,加剧了云南、四川以及广东等受益于西电东输省份的用电紧张 情况。总的来看,在缺电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通过“能耗双控”政策来实现省 内有限发电量合理分配的意愿强烈,造成了高耗能行业的产量受限。

2、 鉴古:历次“限电限产”如何演绎

以史为鉴,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由“能耗双控”政策引起的大范围“限电限产” 现象并非首次出现,近十年以来我国共出现过两次持续时间较久的“限电限产”, 分别是 2010 年下半年地方政府为应对“十一五”节能减排要求而进行的“拉闸 限电”,以及 2017 年下半年的环保限产。通过复盘过去两次典型的“限电限产”, 我们发现“限电限产”现象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中观产业格局均会造成一定冲击, 进而影响大宗商品量价和周期股走势。

具体来看,1)2010 年的“拉闸限电”和 2017 年的环保限产均导致产业利润向上游集中,政策限制产能扩张的背景下 2010 年上游行业资本开支出现明显下滑,而 2017 年由于存在产能置换需求,周 期行业资本开支仍保持高位增长。2)两次“限电限产”期间相关大宗商品量缩 价升趋势显著,具备高能耗、高污染属性的工业品受到的冲击最明显。3)政策 造成的供给约束是周期板块在此期间出现显著超额收益的主要逻辑,供给限制 出现缓解或者不再进一步加码往往标志着行情结束。

2.1、 2010 年:节能减排要求下的“拉闸限电”

“拉闸限电”是 2010 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关键词,根本原因是“十一五” 收官之际各地区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压力较大。“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 减排的明确约束性目标,即到 2010 年我国 GDP 能耗要降低 20%左右,但“十一 五”前四年仅降低约 14%,且 2010 年 Q1 国内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导致全国 GDP 能耗不降反升,在此背景下,中央针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完成情况的监管明显加 强,并在 5-6 月密集出台政策严控能耗电耗。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 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明确节能减排是具有法律 约束力的指标,并将在 Q3 末开展预考核。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全国节能 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 能减排目标。

为应对节能减排压力,7 月之后地方政府开始针对省内的高耗能行 业进行整改,多数上半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被一级预警的省份开始密集“拉闸限电”。具体来看,7 月初被二级预警的浙江率先对省内的高耗能行业在 7-10 月实 行限电,拉开了本轮“拉闸限电”的序幕。随后 9 月开始,河北、江苏、山东、 山西、安徽等多个省份相继针对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企业限电,将本 轮“拉闸限电”推向高潮。直至 10 月下旬,国务院严禁地方政府限制居民和公 共服务单位用电,本轮“拉闸限电”政策开始逐步退坡。

本轮“拉闸限电”加速了国内通胀的向上冲顶,中观层面产业利润向上游集中 特征显著,且政策限制下上游行业的资本开支出现压降。2010 年的宏观经济仍 处于 V 型反转后的高位企稳阶段,整体仍维持着较繁荣的格局。宏观层面,本轮 “拉闸限电”加速了国内通胀的向上冲顶,无论是 PPI 还是 CPI 增速都达到了绝 对高位。“拉闸限电”对中观层面的影响是显著的,最直接的表现是行业利润向 上游集中。在“拉闸限电”开始前,上游行业的净利润占比已经开始回落,2010 年 8 月上游行业的净利润占比已经下行至 18.3%的阶段性低点。但在部分省份拉 闸限电开始后,产业链利润重新向上游集中趋势明显,截止到 2010 年底上游行 业利润占比已经回到 20%以上。

此外,在政策限制下,上游行业的资本开支出现 明显压降,主要原因是在限电限产的背景下,上游行业无法扩大产能,所以导致 资本开支增速下滑。具体来看,“拉闸限电”开启后,采矿业的投资增速从 2010 年 5 月的 21.3%阶段性高点一路下行至 2011 年 3 月的 10.6%,与全社会投资增速 的差距越来越大,细分行业里煤炭开采、有色金属等主要上游行业的投资增速同 样出现回落。从资本开支同比增速来看,“拉闸限电”后强周期板块的资本开支 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且长期处于低位,直至 2011 年 Q2 才开始企稳复苏。

本轮“拉闸限电”期间,供给约束导致部分资源品产量增速下滑,商品价格出 现显著上探。2010 年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拉闸限电”更多针对的是钢铁、化工、 有色等高耗能行业,这一时期高耗能行业在全国用电量的占比确实出现了一定下 降,但同时对资源品的生产造成了直接影响,供给约束导致部分资源品产量增速 显著下滑,同时产品价格出现明显攀升。具体来看,耗电量最大的钢铁产业链在 “拉闸限电”期间受到的冲击最大,钢材产量单月增速从 2010 年 6 月的 15.9% 一路下行至年底的 3.5%,供给端出现明显收缩。

“拉闸限电”带来的停产限产叠 加上游成本抬升导致 2010 年下半年螺纹钢价格冲高,涨幅接近 25%。有色行业 生产在这一时期同样受到较大影响,以电解铝为例,电解铝产量增速在 2010 年 下半年单边下行,从 4 月的 57.4%一路下降至 11 月的-14.1%。而限电要求下的 供给收紧是导致铝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期间铝价最高上行超过 20%。由于耗电量 较大,“拉闸限电”期间水泥生产同样遭到约束,造成当时全国主要地区水泥价 格均上涨 15%以上。总的来看,2010 年下半年“拉闸限电”带来的供给约束导致 资源品供需缺口进一步放大,造成了相关产品价格的攀升。

从市场表现来看,“拉闸限电”背景下 2010 年下半年有色、建材、采掘等周期 股领跑市场,伴随着 10-11 月“拉闸限电”政策的彻底退出,供给约束不复存 在导致本轮周期行情结束。从市场角度看,2010 年下半年的“拉闸限电”政策 催化周期股领涨市场。7 月初浙江省对高耗能企业开始拉闸限电,市场对本轮节 能减排的政策决心产生新的认识,周期股同相关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开始上涨。具 体来看,2010 年 7-11 月上游板块指数上涨接近 85%,而同期万得全 A 仅上行 38%, 周期股超额收益显著。分行业来看,有色、采掘涨幅位居各行业前两位,上涨均 超过 70%,高于相关资源品价格涨幅。化工、钢铁在这一时期表现一般,35%左 右的上行和相关资源品价格涨幅基本持平。

伴随着 10-11 月“拉闸限电”政策的彻底退出,供给约束不复存在导致本轮周期行情结束。2010 年 10 月起,工信部、 发改委开始关注地方政府“拉闸限电”举措,并提出禁止以完成节能减排为目标 实施拉闸限电,但由于节能减排事关官员考核,地方政府一开始并未积极整改“拉 闸限电”政策。直至 2010 年 11 月国务院明确要求“坚决纠正限制企业正常生产 特别是居民生活等涉及公众利益用电、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情况的做法”, “拉闸限电”政策开始逐步退出,本轮限电限产背景下的周期行情结束。

2.2、 2017 年:环保政策加码下的限产

2017 年在环保政策加码下我国面临新一轮的限产,供给端受到新约束。2016 年 以来我国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成为各级政府工作重点,煤炭、钢铁等 传统产能过剩行业迎来新变革。十九大报告中,我国首次将“污染防治”列为三 大攻坚战之一,环保政策在 2017 年不断加码,钢铁、煤炭、水泥、有色、化工 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产能限制。具体来看,2017 年我国环保政 策密集出台,环保部于 2 月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方案》,明确了“2+26”城市的大气污染专项督查,并采取诸多措施强化冬季大气 污染防治,拉开了本轮环保监管的序幕。

随后 4 月环保部进一步印发《重点行业 和流域排污许可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5 月进一步出台《京津及周边地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保限 产政策不断加码。此外,2017 年 8 月中旬中央环保督查第四轮正式启动,且与 以往的环保督查相比级别更高、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伴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 区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出台,本轮环保限产 于 2017 年底达到高潮。

从本轮环保限产的影响来看,宏观层面导致 PPI 结束下行态势开始高位反弹, 中国层面加速了利润向上游集中的格局,但由于当时周期行业存在产能置换需 求,资本开支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宏观层面看,本轮环保限产导致 PPI 结束了之 前的下行态势,并开始高位企稳反弹。具体来看,本轮 PPI 的高点在 2017 年 3 月出现,4-7 月基本保持震荡下行态势。随着环保限产大幕的拉开,PPI 在 8-10 月出现高位企稳反弹。

中观层面看,2016 年开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上游 行业利润出现明显改善,底部抬升趋势明显。伴随着 2017 年环保限产政策的加 码,上游行业利润占比进一步攀升,2018 年初上游行业利润比例已经接近 10%, 明显高过 2015 年的水平。从环保限产对周期行业资本开支的影响来看,尽管这 一时期周期行业被严格限制新增产能,但由于行业存在产能置换的需求,即淘汰落后产能并替换为先进产能,这一时期周期行业的资本开支并未出现明显下降, 反而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本轮环保限产期间,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受限最明显,供给约束下相关工业品量 缩价升。由于本轮限产的核心因素是环境保护,所以高污染行业在这一时期受限 最明显。2016 年我国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居前的主要是电力、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煤炭开采、化工等行业,所以在本轮限产过程中这些行业受到的约束 最多,进而相关工业品出现量缩价升的现象。具体来看,污染最严重的火电在此 期间受到的冲击最大,伴随着动力煤产量的下滑,火电产量增速在 2017 年 9-11 月转负。

钢铁产业链在这一时期同样受到较大影响,量缩价升态势明显,螺纹钢 价格最高涨幅接近 45%。由于污染程度较高,有色行业生产也面临着产量、产能 的双收缩,以电解铝为例,在环保限产的背景下,电解铝产量增速从 2017 年 6 月的 7.4%一路下行至 11 月的-16.8%,而同期电解铝价格最高涨幅接近 25%。环 保限产期间水泥行业同样受到约束,在产量保持负增长的背景下,价格小幅上行 5%左右。总的来看,2017 年下半年的环保限产使得市场对大宗商品供给约束的 预期不断加强,推高了部分工业品价格。

从市场表现来看,环保限产背景下 2017 年 6 -9 月有色、采掘等周期股迎来三 个月的行情,随着 2017 年 Q4 环保限产政策达到顶峰不再进一步加码,本轮周 期行情结束。市场角度看,在 2017 年 Q3 环保监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市场对供 给收缩的预期不断增强,叠加周期行业中报超预期,催生出了本轮周期股行情。 具体来看,本轮周期行情期间万得全 A 上涨 8.9%,而上游板块指数上涨 35.3%, 超额收益显著。分行业来看,这一时期有色、钢铁、采掘、化工涨幅位居前列, 其中有色金属涨幅超过 45%。随着 2017 年 Q4 环保限产政策达到顶峰不再进一步 加码,市场对供给持续受到约束的预期开始缓解,本轮周期行情宣告结束。随着 8 月环保部与发改委联合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 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及第四轮中央环保督查的正式启动,本轮环保限产达 到高潮,政策进一步加码的空间收窄,市场对供给持续受到约束的预期发生转变, 本轮环保限产下的周期行情结束。

3、 察今:当前“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影响几何

本轮供给收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8 月“能耗双控”政策的不断加码,地 方政府密集出台措施限制高耗能行业,二是 9 月以来能源短缺导致的“限电限 产”。在当前“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环境、 中观产业格局,以及股票市场均出现明显反应。具体来看,1)“能耗双控”+“限 电限产”政策加速 PPI-CPI 剪刀差扩大,当前已接近历史最高点,上中下游利润 分化加剧,今年上游利润增速明显快于中下游。2)中观层面看,“能耗双控”+ “限电限产”政策的愈演愈烈导致部分大宗商品供给受限、量缩价升,特别是产 能主要集中在九大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省份的大宗商品。此外,从上市公司公告我 们同样可以发现“能耗双控”对化工、有色、采掘等周期行业存在较大负面影响。 3)随着“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的不断加码,今年周期板块行情已经基 本演绎至历史之最,2003 年以来,无论是同自身的历史表现相比,还是同其它年份涨幅居前的行业相比,超额收益均位居各年份前列。

3.1、 PPI-CPI 剪刀差持续走阔,利润向上游聚集

宏观层面看,“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加速 PPI-CPI 剪刀差扩大,当前 已接近历史最高点。今年以来我国 PPI-CPI 剪刀差持续走阔,而 8 月以来“能耗 双控”+“限电限产”政策的加码加剧了上下游价格之间的错位,使得 PPI 和 CPI 的增速差进一步拉大。8 月我国 PPI 同比增速达到 9.5%,而非食品 CPI 增速小幅 下滑至 1.9%,当前 PPI-CPI 剪刀差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从本轮 PPI 向 CPI 的 传导来看,当前上游涨价对下游的传导并不顺畅,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的涨价 传递到中游制造业后,中游行业较难完全向下游转移上游的涨价压力,传导过程 较慢。

为了更好地刻画当前上中下游行业的价格走势,我们拆分了 PPI 生产资料 和生活资料各分项的环比增速,发现3-8月最上游的采掘工业PPI环比增速最高, 基本保持在 3%以上,这表明上游涨价最明显。同期属于中游的原材料工业、加 工工业 PPI 环比增速基本保持在 1.5%上下,略低于最上游采掘工业的涨价幅度。 而代表下游消费的生活资料各分项 PPI 环比增速基本在 0.5%以内,甚至在个别 月份出现负增长,表明上游产品涨价对下游的传导作用是不断趋弱的,而 8 月以 来“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的加码使得上中下游利润分配更加不均衡, 加剧了利润的分化。

“能耗双控”加剧了上中下游利润的分化,今年上游利润增速明显快于中下游, 利润分配向上游持续聚集。从利润增速水平来看,今年 4 月以来上游行业利润增 速明显快于中下游行业同期,二者景气程度发生逆转。具体来看,上游行业利润 增速在 2020 年 12 月见底后开始抬升,今年基本保持逐月而上的态势;而同期中 下游行业利润增速在 2021 年 2 月见顶后开始回落,3-8 月利润增速并未出现任 何反弹一路向下,利润分配持续向上游聚集。截止到 2021 年 8 月,上游行业利 润占比已经上行至 11.2%,相比 2020 年底抬升 5.2 个百分点,已经高于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后 2018 年上游行业的利润占比水平。

后续演绎来看,“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加码下 PPI-CPI 剪刀差短期内 较大概率将进一步走阔,直至原材料的高价格对需求端产生明显抑制。从“能 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对我国通胀的后续影响来看,由于 9-10 月是地方政 府“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的集中落地施行期,对上游原材料的产量约 束明显,商品价格仍在冲顶,PPI 保持高位震荡甚至进一步探顶的动能尤在,而 CPI 由于价格传导不畅、局部疫情冲击等原因很难出现明显的上行,维持弱势的 可能性较大,所以短期内 PPI-CPI 剪刀差将大概率进一步走阔。中长期维度看, 上游涨价不可能长时间持续,原因是原材料的高价会对需求端产生明显抑制,进 而导致经济内生动能出现回落,在此背景下 PPI-CPI 剪刀差将会收窄。

3.2、 大宗商品量缩价升,上市公司受“双控”影响显著

中观层面看,“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的愈演愈烈导致部分大宗商品供 给受限、量缩价升,特别是产能主要集中在九大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省份的大宗 商品。本轮供给收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8 月“能耗双控”政策的不断加码, 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措施限制高耗能行业,二是 9 月以来能源短缺导致的“限电限 产”。“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的愈演愈烈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显著,部 分大宗商品在供给受限的背景下量缩价升,特别是产能主要集中在九大能耗强度 不降反升省份的大宗商品。我们梳理了九个被一级预警省份的主要大宗商品产能 情况,发现这九个省份对我国大宗商品的供给至关重要,产能占比基本保持在 20%以上,特别是硅铁、电解铝、纯碱、水泥等商品的产能比例都超过了 30%。 在“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的背景下,这些商品的供给将出现明显收缩,进 而造成价格攀升,例如硅铁、纯碱等商品 8 月下旬以来价格涨幅均超过 30%。

我们选择电解铝与螺纹钢来做重点分析,当前九个一级预警省份的电解铝产能为 1819 万吨,约占全国的 42.5%。从电解铝的量价关系来看,电解铝单月产量增速 在 4 月达到 12.4%的阶段性高点后持续回落,8 月已经下行至 0.4%,产量收缩迹 象明显。与此同时,8 月下旬以来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加码,叠加 9-10 月 传统消费旺季的驱动,电解铝价格开启新一轮上升且斜率更陡峭,1 个月的时间 内涨幅接近 20%,量缩价升态势明显。钢材方面,当前九个一级预警省份的粗钢 产量为 2.7 亿吨,占全国产量的 25%以上。从钢材的量价关系来看,今年 3 月钢 材产量增速见顶后一直处于下行区间,7-8 月产量增速已经转负。而螺纹钢价格 在 5 月见顶回落后持续处于高位波动,直至 8 月 20 日以来开启新一波上行通道, 涨幅超过 10%。总的来看,在“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影响下,部分大 宗商品价格开启了年内第二波上涨,且上行斜率更加陡峭。伴随着 9-10 月传统 消费旺季的来临,供需缺口较大概率进一步放大,相关商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上行 空间。

从上市公司公告来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能耗双控”对企业端存在较大负面 影响。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出“能耗双控”政策对当前企业端的影响,我们统计了 上市公司公告标题中“双控”、“限电”、“限产”、“停电”、“停产”等关键词出现 的次数,发现今年 9 月上述关键词在上市公司公告中共出现 41 次,远高于之前 2018 年 5 月 27 次的高点。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以来提到上述关键词最多的行 业是化工,共计 32 次,而有色、采掘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分别提到 22 次、12 次, 远高于其它行业。表明在今年“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的大背景下,高耗能的 化工、有色、采掘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供给收缩显著,这与市场反映也是 一致的。

3.3、 今年周期行情基本演绎至历史之最

今年以来周期板块一枝独秀,远超市场预期,8 月以来在“能耗双控”政策不断 加码、各省“限电限产”持续演绎的背景下,供给约束将周期股推向本轮的高 点。今年以来周期行情持续演绎,大幅跑赢近五年以来作为 A 股交易主线的消费 与成长。分行业来看,28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今年排名前四的行业均为周期风 格,分别为采掘、钢铁、有色、化工,涨幅都在 40%以上,周期暴动极致演绎。 从估值水平来看,今年以来周期股估值持续修复,其中采掘、有色近十年估值分 位数已经接近 100%,而化工、钢铁也基本处于近十年 80%、60%的估值分位水平, 估值抬升趋势明显。

从周期股的行情演绎来看,本轮周期股的上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去年 11 月至今年 2 月,经济走向过热的背景下需求主导行情,大宗 商品价格开始从底部反弹,周期股第一波超额收益出现。今年 Q2 在经济下行压 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市场对周期股未来景气程度的持续性出现担忧,导致上游 板块陷入高位盘整。第二阶段从今年 8 月至今,新能源相关的稀有金属需求大增, 更重要的是在“能耗双控”政策不断加码、各省“限电限产”持续演绎的背景下, 供给约束将周期股推向本轮的高点。

今年周期板块行情已经基本演绎至历史之最,2003 年以来,无论是同自身的历 史表现相比,还是同其它年份涨幅居前的行业相比,超额收益均位居各年份前 列。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本轮周期行情的高度,我们统计了 2003 年以来历年采掘、 化工、钢铁、有色四大周期行业相对万得全 A 的收益水平。从历年周期股行情的 高度与持续时间来看,我们发现今年以来四大周期板块的最大相对收益已经达到 51.8%,远高于 2003 年、2014 年和 2017 年,同样超过了 2009 年最高 51.5%的相 对收益,仅次于 2007 年大牛市背景下的相对收益水平。

由于今年涨幅前四行业 分别为采掘、钢铁、有色、化工,我们又统计了 2003 年以来历年涨幅前四行业 相对大盘的收益水平,发现同其它年份相比,今年涨幅前四行业 51.8%的相对收 益同样位居前列,仅次于 2020 年的 63.0%、2009 年的 82.8%、2015 年的 96.3%、 2007 年的 220.6%,表明今年周期板块的超额收益已经不仅仅是相对自身的历史表现非常优秀,同样不亚于其它年份的上涨主线。总的来看,今年周期板块行情 已经基本演绎至历史之最,无论是同自身的历史表现相比,还是同其它年份涨幅 居前的行业相比,超额收益均位居各年份前列。

4、 知来:“能耗双控”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在“能耗双控”叠加“限电限产”的共同催化下,今年周期行情已经基本演绎至 历史之最,而 9 月下旬以来周期板块波动加大,市场对周期股未来走势出现分歧。 当前周期股是否还具备配置价值?“能耗双控”制度作为双碳目标下的重要政策 抓手,能带来哪些投资机会?短期维度看,“能耗双控”政策有望阶段性缓和, 供给约束不再是驱动周期股行情的主要动力,需警惕需求下行引发周期股出现震 荡分化。随着三季报业绩确立景气高点,资源股顶部已至,而周期成长中的化工 和有色等细分领域尤其是下游是新能源链条的仍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中长期维 度看,“能耗双控”、“碳中和”制度下的绿色能源革命势在必行,这将对我国的 经济社会产生变革性影响,与此同时中长期的投资机遇也在不断显现。“能耗双 控”制度下,建议关注三条中长期投资主线,1)能源结构优化趋势下的风电、 光伏、新能源车、能源金属等新能源领域;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下的特高 压、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3)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需求下的工业技改、 绿色金融等。

4.1、 当前周期股是否还具备配置价值?

由于能耗双控采取“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的机制,下一个考核节点在 12 月末, 叠加煤炭增产保供工作的有序推行以缓解缺电压力,我们预计 10-11 月供给收 缩现象将逐步缓解。从“能耗双控”政策的后续演绎来看,由于当前“能耗双控” 采取的是“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的机制,9 月底是一轮季度考核的节点。且从 主要省份限产的持续时间来看,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限产截止日期规定到“十一” 假期结束,之后恢复正常营运的可能性较大。从当前的缺电情况来看,本轮缺电 的核心原因是煤炭供需缺口的放大以及部分地区非化石能源发电不足导致。近期 国家针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政策持续出台,特别是对煤炭等能源品保供稳价的力度持续加大,9 月以来煤炭产量已经开始回升,预计 10 月煤炭供给水平将进 一步提高,叠加国庆后煤矿安监力度或将有所减弱,有利于煤炭优质产能释放, 火电供应将逐步回暖以缓解缺电压力。

此外,水电方面随着西北、西南地区降水 量的回升,水电出力后续将持续好转,替代部分火电。总的来看,我们预计 10-11 月无论是地方政府“能耗双控”的政策执行力度,还是国内“缺电”情况都会出 现缓和,10-11 月上游资源品供给收缩的现象将逐步缓解。12 月由于是“能耗双 控”的年度考核节点,叠加冬季电力供暖压力较大,不排除结构性资源短缺、供 给收缩现象的再次出现。

当前大宗商品涨价仍在持续,但周期股高位钝化态势明显,对需求的变化愈发 敏感,对供给的变化愈发脱敏,需警惕需求的失速下行将导致资源品涨价的不 可持续。从大宗商品与周期股的走势来看,当前供给收紧的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回 落的速度,导致受限产限电影响的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南华商品指数仍在不断 创新高,动力煤、螺纹钢等依旧处于赶顶途中,但周期股高位钝化的态势明显, 对商品涨价利好的消息逐步脱敏,表明供给约束下的涨价逻辑已经无法支撑周期 股进一步上行,对需求的变化愈发敏感,对供给的变化愈发钝化。从过去周期股 的行情演绎来看,周期股一般领先商品价格 3-6 个月率先见顶,这一时期商品价 格仍在最后冲高,但周期股已经开始高位盘整,后续随着商品价格的回落正式进 入下行通道。当前的周期股行情已经基本进入这一阶段,之后需警惕上游涨价对 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需求的失速下行将导致资源品涨价的不可持续。

周期板块微观交易结构拥挤迹象已经显现,体现在换手率、成交额占比的快速 攀升。从微观交易层面来看,短期的交易拥挤往往会导致热门板块出现回调,改 变行情演绎的节奏与方向。我们以换手率和成交金额占比两个指标来衡量当前周 期股的交易情况,发现最近周期板块微观交易结构拥挤迹象已经显现,换手率与 成交金额占比越过之前高点后,板块往往存在回调压力。具体来看,当前钢铁、 有色、采掘的换手率与成交额占比已经创下近三年新高,已接近 2017 年 7 月的 上一轮高点,而化工行业的换手率与成交额占比已经创下 15 年以来的新高。微 观交易结构的拥挤往往伴随着资金的大进大出,板块波动性不断加大,性价比优 势在逐步降低。

展望后市,“能耗双控”政策有望阶段性缓和,供给约束不再是驱动周期股行情 的主要动力,需警惕需求下行引发周期股出现震荡分化。随着三季报业绩确立 景气高点,资源股顶部已至,而周期成长中的化工和有色等细分领域尤其是下 游是新能源链条的仍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当前周期板块是否还具备配置价值? 从周期股的后续演绎来看,供给端方面,“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政策下的供 给约束将阶段性缓和,大宗商品产量有望修复,供给端不再是驱动周期股行情的 主要动力。

需求端方面,四季度经济下行方向确定,美联储政策转向背景下我国 进一步宽松刺激的可能性在降低,叠加上游涨价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仍在,需 求端萎缩的趋势难以改变,需警惕四季度需求下行引发周期股出现震荡分化。10 月三季报业绩即将披露,预计四季度周期股业绩的环比增速很难超过三季度,周 期板块景气高点即将确立,周期股或将面临更大幅度的调整与分化,特别是前期 涨幅最多的上游资源股,回调压力最大,而周期成长中的化工和有色等细分领域 尤其是下游是新能源链条的仍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4.2、 “能耗双控”下的中长期机遇展望

自我国去年提出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而“能耗双控”制度作为双碳目标 下的重要抓手,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长期维度看,“能耗双控”、“碳中和”制度下的绿色能 源革命势在必行,这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变革性影响,与此同时中长期的投 资机遇也在不断显现。“能耗双控”制度下,建议关注三条中长期投资主线,1) 能源结构优化趋势下的风电、光伏、新能源车、能源金属等新能源领域;2)构 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下的特高压、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3)高耗能行 业绿色升级需求下的工业技改、绿色金融等。

4.2.1、 能源结构优化趋势下的新能源

“能耗双控”制度下能源结构优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 消费占比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 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将“能耗双控”工作与新能源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降 低了对能耗总量的束缚,鼓励全国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对超出规 划部分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目标考核,这一政策将极大 激励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发展新能源。此外,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是我国对世 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优化是大势所趋,提高可再生能源 消费占比势在必行。只有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才能避 免当前为了降低能耗强度而不得不进行的“限电限产”。2020 年我国风能、核能、 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9%,按照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 的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 25%的要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能源结构优化趋势下,重点关注新能源方向的风电、光伏、新能源车、能源金 属等细分领域。1)风电: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的风电 并网装机规模已为世界第一,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在风电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以及 在中央和各地政府能源政策的不断支持下,风电行业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度。2) 光伏: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不断提升,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下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 核心驱动力,光伏平价上网已经成为大趋势。3)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是汽车 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几大科技、产业革命的碰撞,也是我国从汽车 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弯道超车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迅速,具备最为 完善的布局,基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及零 部件供应商将能充分受益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的红利。4)能源金属:受益于下 游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高景气,上游锂、钴、铜、稀土等能源金属需求端有保证。

4.2.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下的新基建

今年 3 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 的新型电力系统,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新基建有望加力。新型电力系统是以 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 需求为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 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 系统。今年 3 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中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 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当前火力发电 在我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相关的电力系统配套设施也以火力发电为核心进行布 局。为了适应以光伏、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电力,解决好储能等电力系统配套设 施建设尤为重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下,重点关注新基建方向的特高压、新能源车充电桩等 细分储能领域。储能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实现削 峰填谷,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举足轻重。

1)特高压:特高压的发展与我国电力发 展形势高度契合,近年来得到大力推广。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新基建的主要组成 部分,从短期看,特高压工程投资规模较大,具备明显的产业链带动能力,有助 于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从长期看,有助于平衡我国电源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均 的问题,有助于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保障,同时能够推进智能电网、电 力电子、电工新材料等高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转换和升级的趋势。2) 新能源车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即为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的装置,充电桩的 电力输入端与电网连接,带有充电插头的电力输出端与汽车连接实现充电。当前 新能源车需求放量,渗透率不断提升,带来对充电桩的极大需求。据公安部与充 电联盟统计,截止到今年 Q1,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551 万辆,充电设施保 有量为 178.8 万个,车桩比仅为 3.1:1,充电桩存在明显缺口,后续发展空间广 阔。

4.2.3、 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需求下的工业技改、绿色金融

“双碳”、“能耗双控”政策要求下,传统的高耗能行业面临着绿色转型升级的 需要,置换落后产能、选择低碳环保的新工艺尤为关键。3060“双碳目标”、“能 耗双控”制度并不是要求完全淘汰传统的高耗能工业部门,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 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升级才是主要目的。工业部门的绿色升级主要有两大 途径,一是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增加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并促进清洁能 源在工业领域的直接使用,清洁能源的直接利用将推动终端能源消费碳强度下 降。二是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升级革新,推动低碳生产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例如推动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氢能冶金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以及石灰石熟料在水泥 生产中的应用。整体来看,无论是能源端替换还是生产工艺的突破,围绕传统行 业绿色升级需求下的工业互联网、绿色金融等细分领域均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需求下,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绿色金融等细分领域。1) 工业互联网:“十三五”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有力提升了产业 融合创新水平,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工业互联网作为我国制造业升级和新基建战略的重要一环,重要性进一步凸 显,整个行业需求旺盛,“十四五”时期将迎接全新突破。工业互联网可以提升 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减少能源的不合理消耗,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高耗 能行业绿色升级需求下有望迎来蓬勃发展。2)绿色金融:在当前“双碳”目标 下,引导金融资源构建碳金融体系尤为重要。2021 年 3 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 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了“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为此要完善绿 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未来我国 可建设更多样化的碳市场,扩大交易主体范围,合理定价碳排放权,先试点碳远 期、碳掉期等场外产品,再逐步推广到碳期货、碳期权等场内碳产品。

 

 


[ 环保设备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我国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和利用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工艺现状
推荐环保设备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